政协茅山风景区管委会联络委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茅山风景区作为句容市南部旅游板块龙头,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景区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于2014年11月成功创成国家5A级景区,为景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三五”是句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茅山旅游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重要机遇期,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重新优化空间布局,整合优势资源,抢抓发展机遇,推动茅山旅游转型升级。
一、茅山风景区基本情况
茅山自古享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美誉,是全国十大道教名山和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集自然生态山水、道教文化、红色文化景观为一体,可谓“旅游资源琳琅满目”。目前,景区形成了以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华阳洞、仙人洞、喜客泉、新四军纪念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等景点为主体的旅游群系。茅山区位优势明显,距南京、镇江、常州各约60公里,东至上海、南至杭州各约300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38公里。景区管理机构为句容市茅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下辖10个行政村,规划面积153平方公里,人口3.3万。十几年来,茅山依托自身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传承道文化和红色文化,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对景区基础配套设施、旅游环境、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升级。
二、茅山风景区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茅山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相对于自身的旅游资源禀赋而言,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一是多规融合质量不高。近年来,茅山虽然做了不少规划,但茅山整体规划还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地方。规划的落地性也不高。随着茅山旅游事业的发展,落户项目逐步增多,全域旅游规划、国家级茅山湖旅游度假区规划、康养特色小镇规划和集镇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交通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尚未能互相融合,长远规划和现实操作的衔接还存在不足。
二是区域旅游资源利用不到位。茅山作为国家5A级景区,旅游资源丰富,生态资源、道教文化资源、养生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资源融为一体。但目前来看,前来茅山的游客大多数是在大茅峰景区参观旅游,二三茅峰的景点基本闲置,未能与主景区连线成片。道教文化挖掘深度不够,展示的层次不高,养生文化深度体验有待破题。九龙山景区优质的自然生态山水、红色旅游遗址等景观还处于待开发状态。
三是体制机制不合理。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指出,在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期,特别是基础配套投入和管理机制变革的关键期,采取“景政合一”的发展战略,能有效促进景区的迅速发展。到景区发展逐步成熟后,就必须进一步变革机制,走市场化的发展战略。通过多年来的发展,茅山景区已逐步发展成熟,当前的体制机制已经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景区进一步发展。
四是旅游富民作用不明显。近年来,茅山景区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门票收入也逐年增加。茅山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但茅山旅游发展的受益者却仅局限于与茅山旅游直接相关的工作人员、旅游从业人员等部分群体。辖区内的大多数群众并没有因茅山旅游的发展而受益。特别是在推动农民增收方面,茅山旅游的富民带动作用尚未显现,对于当地群众而言,其幸福感和获得感没有相应提升。
三、对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茅山景区应坚持“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的发展理念,抢抓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机遇,打造全产业链、全要素链、全生态链康养综合体,全力推动茅山旅游经济的转型升级。
一是要优化空间布局,加速实现战略转移。当前的旅游业态布局已不能支撑茅山景区的进一步发展,茅山景区要充分利用茅山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度假区规划编制有利时机,致力于实施战略转移,将当前旅游发展重点从山上向山下转移,除集中精力发展现有的主景区外,还要全力加速九龙山景区开发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积极打造茅山辖区内的智慧旅游体验区、康养旅游体验区和生态旅游体验区,打造全新的“一体两翼三区”的发展模式。茅山景区要进一步依托自身旅游资源禀赋与优势区位条件,打造南京都市圈健康养老首选地、苏南红色文化特色经典教育基地、国家级茅山湖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和国际知名的道教旅游圣地,实现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产业自循环向旅游+、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的转型升级。
二是要整合优势资源,丰富景区旅游内涵。当前茅山的旅游资源存在闲置的问题,资源利用率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道教文化的挖掘、展示、利用都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茅山景区要进一步整合梳理优势资源,依托清华启迪康养智慧谷、康缘医养综合体等项目,将现代科技、中医药、茅山道教养生文化深度融合,加速茅山道教传统文化的挖掘、展示与利用。利用全国首座文化型道观崇禧万寿宫对外开放,以及茅山道院即将恢复承办全国正一派“授箓”的有利时机,实现道教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有机融合。着力加速九龙山景区优势生态山水资源与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以“生态涵养”为主题,充分利用省级“美丽库区,幸福家园”项目,对李塔村进行旅游村落的改造。
三是要改革体制机制,提升景区运营质量。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茅山景区要进一步加快提升适应市场的能力,加速启动与市场化专业运营公司的合作,通过市场化手段,倒逼景区运营水平的提升。同时,积极探索景区夜间旅游开发的路径,发展“月光经济”,摆脱“一日景区、半日游”现状。前几年,政协委员提案和人大代表建议都曾提到茅山旅游为句容市民实行“年卡”制度,景区要尽快制定镇江和句容旅游年卡工作方案,力争在2017年实现旅游年卡制度。同时要提升景区管理质量,目前开展了文明经营、文明敬香、文明服务三大整治行动,茅山景区经营性相馆退出历史,同步进入了免费供香时代,拉客看相、卖香的土壤不复存在,茅山文明旅游新秩序受到了游客的点赞,景区今后要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同时要注意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要立足区域特色,发挥旅游富民作用。目前,茅山风景区内还有6个行政村属于经济薄弱村,要确保这些贫困村在2019年之前实现脱贫,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超过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万元以上。建议茅山景区要要聚焦小康目标,全力实施精准扶贫行动,充分利用旅游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使广大老百姓能共享茅山旅游发展成果。要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合理布置扶贫项目,以旅游扶贫为特色,通过资源集成、政策集成、力量集成、动态帮扶来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要建立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坚持开发式扶贫,增强造血功能。结合茅山旅游整体开发,强化项目化扶贫,将芦笋种植、亲子游旅游项目、上级专项争取、民俗等项目与各村特色和区位相融合,实现各村经营性收入、资源性收入、服务性收入稳定持续增长。通过引进市场化主体,实现了“项目资金+市场投入” “美丽乡村+产业培育” “公司引领+农户参与”的新型旅游扶贫发展模式。
五是要争取政策倾斜,强化旅游发展保障。茅山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近年来,特别是在创5A期间,市委市政府给予了茅山很大的支持。当前,茅山旅游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景区发展需要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要素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级各有关部门能一如既往地支持茅山,支持茅山旅游事业发展,在政策支持、建设资金、土地指标等要素保障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全力推动茅山旅游转型升级。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