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句容支部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市地处长三角,紧邻沪宁苏锡常,交通便捷,山清水秀,是都市人群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理想之地。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基础设施的配套、旅游产业品牌的打造等日臻完善并初见成效,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民盟句容支部通过广泛调研认为,当前我市乡村旅游亟待转型升级,现围绕我市乡旅短板——民宿的发展建言如下。
一、我市乡旅民宿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乡旅景区同质性高,特色不明显。由于市域范围内的乡村旅游详细规划不到位,没有以镇、行政村或自然村落整体规划建设乡村旅游点,各镇、村各自为阵,自我谋划,自主建设,开发的乡旅资源点多而分散,量多而质次。众多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大大小小的生态农庄,沿着主次交通干线铺开的农家乐,散落水库周边的垂钓中心等,建筑风格大致相同,乡旅娱乐内容雷同,餐饮菜肴菜品酒店化,服务粗略简单,接待条件简陋。乡村旅游点建设在低水平徘徊,粗放式经营,没有鲜明特色,没有差异化发展。
2.乡旅点带动乏力,客栈民宿发展滞后。我市各类观光农业园区、生态农庄、水库已经成为游客集聚区,成为乡村旅游的新景点和新热点,而可依托秀美山水和现代农业的乡旅民宿发展却不快,成为旅游业中的短板。据统计,目前全市具备住宿条件的民宿、农家乐、乡旅点不足30家,每逢节假日,景点人群聚集,游客爆满,停车难、就餐难、如厕难随处可见,“花开泊车数里外,花谢寂寞无人来”的现象比较突出,众多游客因找不到“归人”的感觉而成为匆匆过客。
3.乡旅民宿缺乏示范,农户参与度不高。我市是传统农业地区,曾经的淡树烟村、白墙黛瓦没有引来八方宾朋。村民缺乏乡旅致富的理念,认识不到乡旅的意义,看不到乡旅产业的美好前景;村社干部对动员村民兴办乡旅普遍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办法和激励措施;大部分农户没有尝到发展乡旅的甜头,对投身乡旅顾虑重重。市域内,景区、农庄、园区的餐饮业主收入增幅较大,而大部分农户除少量农产品销售外,还没有积极行动起来改造自家生活设施,以适应乡旅发展需求,也没能分享到乡旅发展的成果。市域内,对发展民宿业推动不够,没有示范点的引领带动,没有鼓励政策的扶持,农民没有得到实惠。
4.营销策划不够,乡旅产品亟待开发。目前我市的乡旅产品品种单一,牌子不响,局限于观光采摘、大棚生态餐厅、农家乐垂钓尝鲜,依赖应时鲜果、蔬菜和花卉(葡萄、草莓、桑葚、樱花、郁金香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纪念品、土特产品开发不足,吸引力不大。游客来到句容后的基本活动是季节性的采摘、垂钓、赏花、赏景、漫游、野行,带走的是“美景”,带不走的是“乡愁”。客源不足也影响了民宿发展积极性,除了设施差、服务跟不上,还有“藏在深山人未识”,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旅游企业主打休闲养生,针对多样化的乡旅消费人群,进入城市、社区组织客源,策划时令短暂的乡旅主题内容,设计游客的参观游览线路,策划互动方式。相同的是资源,不同的是创意,只有精心策划和强力推介,句容乡旅才能吸引游客常来常往。
二、对我市乡旅民宿发展的几点建议
1.顺应市场需求,发展特色民宿
民宿是指农民利用自家空闲农舍,结合本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生产生活等方面,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村生活住宿之处;是顺应休闲时代的新兴休闲产品,满足了都市人回归田园的需求,同时也是一项富民产业。据权威统计,去年黄金周期间,三分之二的游客涌入乡村,民宿爆满、一房难求,各类民宿需求大增。随着国家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随着2.5休假模式的开启,越来越多的游客热衷于自驾游,更多的人愿意在句容停下脚步,游走在山野乡村,体验慢生活。因此,发展民宿不仅是我市乡村旅游的需要,更是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新业态和新的增长点。
2.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民宿
我市拥有4A和5A级景区,是江苏省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是江苏省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验区。“造化本是丹青手,云波半浮树梢头”。独特的丘陵山川地貌,独特的道教宫观、佛教寺院,绵延150公里的绿道,无一不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更是乡村旅游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支撑。依托景区和农业园区,依托绿道连结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精品高端民宿刻不容缓。2015年,国务院把客栈民宿等正式纳入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各地大力发展。我们希望市政府抓住机遇,按照国家级乡村旅游民宿标准,积极倡导,多维度支持我市民宿发展。
第一,要制定民宿建设详细规划。由市旅委牵头,组织发改、规划、住建、旅游等职能部门,沉下身子深入基层,走村进户深入农家,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旅游资源实际,筛选村落,筛选农户,瞄准中高端市场,独处落笔,细处用心,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坚持少而精的建设原则,不求数量求质量,防止粗制滥造,防止千村一面的同质化倾向。坚持科学适度开发的原则,不搞摊大饼式大开大建,杜绝对生态环境和乡土资源的毁坏,防止村村动土、户户造屋,防止民宿建设的城市化倾向,因为乡土气息是民宿的灵魂。坚持乡旅民宿发展和村民致富、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协调性,坚持规划引领,坚持示范引领,严格把关审批,防止民宿建设中出现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第二,要制定民宿建设行动方案。建设民宿发展乡旅,要根据实际情况把任务分解到镇、村,把目标落实到户,不搞“一刀切”。建设民宿发展乡旅,要坚持面向大众乡旅市场,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区域内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核心,强化服务游客的基本功能,逐一细化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民宿,要把握省级旅游综合实验区这一良机,丰富民宿产品,注入文化内涵,以适应多层次消费需求,真正打造“一村一品味,一户一特色,村村户户不一样”的乡村旅游精品民宿。通过高标准规划建设和示范带动,充分组织发动待开发区域内群众,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争取他们的积极参与,并使他们直接受益。
3.灵活投融资机制,发展民宿新业态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民宿业处于灰色地带,游走在非法经营的“黑旅店”边缘。2015年11月,国办发85号文件首次提出“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金融机构对其拓宽贷款质押种类的范围,我市民宿业也迎来了春天。
一是要放开民宿市场。针对民宿业融资难的现实研究对策,打破民宿建设资金匮乏瓶颈。从投资角度看,短时间内完成众多民宿建设,急需筹措大量资金,各级政府的实际财力显然难以保障。经过调研,周边省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做法给我们的启发是:民宿起步阶段,必须要有一定的财政引导资金投入,率先做优环境。主要用于乡村绿化保洁、景区园区的交通要道、污水处理管网、大型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公厕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要引导并带动民间资本,按照规划要求投资单体民宿硬件设施的改造、新建,引导并撬动社会工商资本投入乡村旅游产业产品的开发。有了更多资本注入和资本运作,我市民宿业将得到大力发展并步入良性轨道。
二是要出台扶持民宿政策。针对民宿发展的种种困难,市政府要制定出台支持乡旅、扶持民宿的政策和实施办法,允许企业、团体、个人投资建设民宿。不论所有,但求所在,动员各方力量加速建设民宿。探索以扶贫资金入股参与乡旅开发,帮助贫困群众就业;探索以乡旅资源入股参与乡旅开发,让群众从乡旅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部分区位条件较好、依山傍水的村庄实际已经空心化,乡村只有少量居民生产生活,初步具备了开发建设乡旅民宿的条件。
三是要用创新的理念推进民宿建设。在原宅基地产权明晰归属原住户的前提下,放开民宿经营,搞活民宿经营市场,吸纳多方资本,允许租赁,允许转让。加快设计,简化报批,抓紧施工,用景观的概念来建设新农村,用旅游的理念来经营农舍,把乡村废弃院落、闲置民居进行创意翻建,精琢出新,建成具有乡村韵味的民宿酒店,实现乡旅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民宿建设将促进产业融合,把第三产业引入农村,让农民从务农变成农商并举,吸引农民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既能有效破解乡旅民宿建设资金难题,还能或多或少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农民和回乡大学生就近创业就业,实现乡旅的综合带动效应,提升乡旅的总体效益。
4.借力互联网+,加快开发应用乡旅民宿在线
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开启,乡旅民宿成为网络热词。建议尽早制作句容在线乡村旅游网,搭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发应用APP手机客户端。一方面,所有市内星级酒店和民宿的标准、价位网上能预览预定,所有酒店、民宿服务网上能在线咨询,所有乡旅产品网上能预报跟踪,真正把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实时推介到消费者面前,把乡村旅游资源推广到互联互通的大市场。另一方面,生活资讯进入自媒体的闪存更新时代,旅游宣传早已突破传统手段和纸质平面媒体。一个人旅游,众人分享;一个名人旅游,公众关注。因为网络覆盖面广大和网络反馈的快捷,功能强大的网络可以快速高效地宣传我市的乡村旅游产品,扩大我市乡村旅游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开启,智慧旅游随心所欲。借助互联网,放飞心灵的自助式乡旅业日益盛行,成为当下一种生活方式。要尽快启用在线乡村旅游网络服务平台,实时满足网友“去哪儿,怎么去,吃什么,玩什么”等在线咨询,通俗讲就是提供精准的网络导服。总之,致力于发展乡旅民宿的镇村要利用网络优势抢抓先机,针对旅游业呈现的大众化、网络化、自由行趋势,潜心专研互联网+民宿。政府职能部门要认真谋划互联网+乡旅,力求在更广阔的空间拓展句容乡旅,拉长句容乡旅产业链,做大句容民宿业,努力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