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招才引智环境 建设创新创业高地
贡月明
区域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把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我省提出了“人才国际化”战略,并出台了《苏南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意见》。国情、省情都已证明,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人才经济时代”。
句容在发展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的进程中,错失过机遇。在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新一轮竞争中,我们不能再踌躇不前,必须紧抓机遇,乘势而上。省委罗志军书记在句容调研时也多次强调,“句容未来发展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二要主动承接南京丰富的科教资源”。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力,都亟待把“人才兴市”战略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育作为转型之基、竞争之本、发展之要抓实抓好。
一、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现状及面临问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抓要素投入先抓人才投入”,全市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扶持激励政策日趋完善,创业载体渐成规模,服务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有力促进了高层次人才集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截至目前,与我市企业合作的高层次人才中有“两院”院士1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名,获得省、镇江市项目资助人才69名,引进人才申请发明专利300多件,产生销售收入“千万级”项目23个,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6项,累计获得上级资助资金1.36亿元,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9%。
虽然我市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有所进步,但高水平领军人才缺乏、人才的整体创新能力不强、贡献率不高等诸多问题依然突出,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显然不具有竞争优势。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我市人才招引工作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⒈ 招才引智观念不新。在当前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形势下,少数领导干部比较认同“筑巢引凤”的思路,而对“引凤筑巢”缺乏信心。企业引才的主体作用不明显,不少企业存在“三怕”思想,即怕人才水平难界定、怕人才投入没产出、怕“长成的凤凰飞新枝”。尤其是本土企业在人才招引、科技投入上显得“劲道不足”。
⒉ 创业环境吸引力不强。客观上,我市的城市功能不够完善,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在商贸服务、医疗保健、文化设施、教育质量、信息交流渠道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主观上,人才扶持政策吸引力不够,管理服务手段单一,评价和激励机制跟不上,导致人才队伍中“创业型”“留鸟型”“抱团型”的相对偏少,高层次人才队伍作用发挥不明显。
⒊ 平台载体吸附力不足。近年来,尽管我市先后入驻了一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但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较少,企业自有研发中心为数不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例偏低。另外,我市的创业园区虽然明显增加,仍存在投入不足、机制不活、功能不全、运作不畅等问题。部分科技创业园区的盈利模式还停留在靠收取房租和土地升值,一些园区重“挂牌”、轻“运作”,缺少专业的服务人员,服务入驻项目“不给力”,距离高标准运行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还存在不小差距。
⒋ 人才引进政策落实不到位。据统计,全市涉及人才、科技方面的扶持政策有20多项,其中去年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出台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服务事项暂行办法》,涵盖创业扶持、税收优惠、住房补贴、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多个方面,含金量高。但人才科技政策贯彻执行不到位,企业和人才对这些政策的了解程度不一。市人才服务中心设立了高层次人才服务专门窗口,可受理的业务数量并不多。
5. 人才服务网络不完善。有关职能部门尚未形成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的整体性人才开发体制;日常信息的沟通、传递机制有待完善;各类高层次人才学习、交流等活动缺少制度化、经常化的平台。
二、加快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建议
要解决目前我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必须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⒈ 培养企业创新意识。企业永远是引才的主体,企业家的眼光决定着引才的效果。一方面,要提高本土企业家的引才用才意识。抓好科技型企业家培育工程,通过专题培训、科技咨询、上市辅导、定期座谈等形式,不断提升企业家科技创新、资本运作、人才引进的意识和水平。深入开展企业高校行活动,邀请更多本土企业参与外出招才引智活动,让企业家有机会接触高校院所、了解前沿科技,碰擦出合作火花。通过积极组织企业家俱乐部活动,为本土企业负责人和引进高新企业的老总聚会联谊、沟通交流、经验分享、学习提高搭建平台,使引进企业的先进理念能够影响、改变一些本土企业对人才的固化思维。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引才引智的服务。引导企业加大对科技和人才投入,积极配合企业申报各类科技人才项目,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和受益者,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组织实施“百企百站”计划,力争实现百家规模企业、科技型企业建立人才工作服务站,培养百名企业人才工作骨干,在企业中培育出一支专业的人才工作队伍。政府有关部门要主动深入企业,搜集了解企业人才、技术需求信息,深入分析制约我市企业发展的人才方面因素。围绕企业内生需求,加快建立有利于民营企业人才培养使用的激励机制。
⒉ 完善载体功能配套。平台载体建设对于吸引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恰恰是我市人才工作的短板。要在句容培育出一批能够集聚人才资源、吸纳创新要素的高端人才科技孵化器,需要政府和园区通力配合。在“一体两翼”环南京人才承接带初步成型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该帮助园区做好产业规划和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建议对我市各类科创园区进行统筹安排布局、合理划分功能、明确发展目标、加强指导督查,对重点特色科创园区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坚持科技和人才项目资金优先投入、重点扶持,鼓励园区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园区尽快建成并顺利运行,努力打造1—2家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创业园区。要鼓励各类园区加大人才服务队伍建设,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才,组织起业务能力强、影响范围广的专业服务团队,实现专业化、规范化运作,将“拎包创业”从广告变为现实。
⒊ 构建人才服务网络。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成长,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更离不开人力资源供给、专业的管理咨询辅导和科技项目产业化引导等市场化配套服务。一是要强化人才项目的后续跟踪服务。市、镇两级要配强专业人才服务队伍,建立人才服务“一站办” “一卡通” “一网查”体系,将人才服务窗口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创新创业项目的现场。推进重点板块人才机构建设,把懂政策、精业务、善服务、有基层项目推进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选到人才工作岗位上,把人才项目推进纳入全市重大项目的考核督查之中。二是要完善市场化配置人才机制。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统一,完善促进人才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力量进入人才服务业领域,培育扶持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做大做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社会化人才服务体系。加快开发人才测评、人才管理咨询、人才薪酬设计、人才培训引进等公共服务产品。加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人才发展提供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信息查询等公共资源服务。
⒋ 加快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议市政府成立人才公寓建设推进小组,设立人才公寓建设专项资金,采取建购并举的形式,推出一批位置适中、居住集中、拎包入住、能够满足各类人才需求的不同档次公寓房。要结合载体建设的有利契机,在孵化器范围内配套建设部分精品人才公寓;各镇工业园区和人才集聚区域,应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公寓建设规划;城区人才集中区域,采用打包购买或组团长期租住等形式,选择优质地段推出整体精装修专家楼,让各类人才在句容安居乐业。
⒌ 助推科技金融融合对接。建立健全我市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操作细则,推动科技专营机构、科技创投风投等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支持发展科技支行、科技小贷公司和科技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不断加大科技贷款担保资金投入,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质押、新产品订单、高新技术企业信誉贷款和保险等新业务,实现科技项目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
今天的人才就是明天的“绩优股”,今天的人才优势就是明天的产业优势。一个地方只有形成“人才兴则产业兴、人才聚则财富聚”的共识,积极营造出识才选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环境,才能让“第一资源”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助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