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三品”建设 加快转型升级
促进全市葡萄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政协茅山镇联络委
我市是全省富有特色的水果之乡,葡萄作为应时鲜果的龙头和主导产品,在全市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一直被奉为高效农业“皇冠上的明珠”、农民致富的“金果果”。然而,近年来葡萄产业受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若不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将会对全市葡萄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极大的影响。
一、我市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⒈ 富民地位日益突出。目前,葡萄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2014年我市葡萄已占全省种植面积的6%,年产量达7.2万吨,年产值突破5亿元。在茅山、白兔等葡萄主种植区,葡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以上,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⒉ 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我市是江苏省鲜食葡萄产业的开拓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葡萄种植以来,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到2014年种植面积发展到4.5万亩,主要集中在茅山、白兔、后白、天王等东南片乡镇,其中茅山镇2014年达1.6万亩,白兔镇达1.4万亩,后白镇、天王镇、华阳镇等约1.5万亩。
⒊ 品种结构趋于多样。我市葡萄以巨峰、夏黑、美人指为主打品种,其中巨峰占全市葡萄种植面积的56%,夏黑占25%,美人指占9%,另外还有金手指、阳光玫瑰、贵公子等20多个品种,占种植面积10%左右。
⒋ 销售渠道有所拓展。我市葡萄销售范围多年来逐步从本地市场拓展到南京、镇江和苏锡常地区。销售模式主要有批发市场、路边零售、旅游销售、农超对接和电子商务等五种形式。其中,批发销售作为传统销售模式,占销售份额的60%以上;农户零售占 25 %;旅游销售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去年全市通过旅游销售、观光采摘销售份额约占销售量的10%,收益较批发销售高出40%以上;还有部分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开始尝试农超对接和电子商务销售。
二、葡萄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
去年7至9月我市连续阴雨,雨水偏多、光照不足、气温偏低,造成全市葡萄产量下降20%以上,病果、霉果明显增加,成熟期推迟,与周边的安徽、山东等葡萄产区同时上市(往年比浙江上市迟,比山东、安徽上市早)。同时,葡萄销售高峰期正值南京青奥会,由于交通管制,葡萄无法进入南京主城区这个以前的主要销售市场;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葡萄公款消费、集团消费锐减,导致市场滞销、价格下降、效益大跌。据调查,2014年葡萄销售价格比去年下降15%以上,亩均效益下降30%以上,种植户总收入下降50%以上,部分农户甚至出现亏损。
除了客观因素叠加,致使去年葡萄销售问题格外突出外,我们调查发现,还存在着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影响我市葡萄产业健康发展。
⒈ 发展缺乏规划,市场严重饱和。由于缺乏宏观指导,受葡萄比较效益较高的驱动,近年来各地葡萄种植面积锐增。近5年来,我市葡萄种植面积每年都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周边的南京、张家港、江阴等地也发展较快,去年全省葡萄种植规模突破了50万亩。跟江苏一样,全国其他地区葡萄种植呈现出无序扩张的态势,种植规模盲目增加使得市场严重饱和,尤其是浙江、山东、安徽等葡萄产区给我市葡萄销售带来的冲击非常明显。
⒉ 品种结构单一,市场风险增大。全市种植结构不合理,早熟晚熟品种搭配比例失衡,夏黑、巨峰等早熟品种占81%,6月中旬开始全市葡萄集中上市,竞争激烈,只能采取压低价格的办法集中抛售,市场风险大大增加。
⒊ 品牌管理混乱,市场竞争力不强。初步统计,全市注册的葡萄产品商标多达几十个,以合作社注册的商标有“老方” “张小虎” “丁庄” “万山红遍”等,以葡萄园注册的商标有“二丫” “老毕”等。由于缺少统一的核心品牌,品牌过多过滥让消费者产生选择性疲劳。有些合作社对品牌缺乏有效管理,农户随意印制使用合作社商标包装,存在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现象。还有一些外地的水果贩子打着句容葡萄、丁庄葡萄的牌子,卖着周边地区的葡萄,影响了我市葡萄品牌声誉。
⒋ 品质良莠不齐,标准化程度不高。全市种植规模在10亩以下的种植户占绝大多数,种植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标准化程度较低。受利益驱动,部分农户为追求早上市、高产量,滥用催红催熟剂、膨大剂,严重影响了葡萄的品质。部分葡萄专业合作社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内部管理紊乱,执行制度不严,对合作社内农户使用激素缺乏监管,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在技术层面上,不少葡萄专业合作社未能很好地发挥龙头作用,不仅在市场开拓上缺乏办法,在葡萄贮藏、包装、运输等技术上也跟不上市场变化。
⒌ 销售模式老旧,配套产业链较短。目前,我市的葡萄产业种植环节发展很快,但葡萄销售环节缺乏配套,各葡萄产区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批发和路边零售模式,观光采摘所占的份额不高,农超对接、网络销售刚刚起步,预计今后一个阶段销售难问题仍将突出。同时,在葡萄冷藏保鲜加工环节严重缺失,产业链配套不完善,果汁、酿酒、葡萄干等初级加工没有形成规模,更没有推向市场,其他深加工项目还处于探索阶段。
三、促进我市葡萄产业良性发展的对策
⒈ 优化品种结构,适度控制规模。事实证明,种植规模的盲目增加对葡萄销售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影响了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适度控制规模、优化品种结构、发展精品葡萄已成为政府、行业协会和葡萄种植户的共识。建议市政府做好全市葡萄产业发展规划,借鉴上海马陆、合肥大圩等地葡萄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做好总体布局的优化与调整,尤其要出台发展避雨栽培等补助政策,鼓励引导专业合作社和葡萄种植户发展大棚葡萄、精品葡萄。行业协会要制定全市统一的种植标准,科学布局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规模。专业合作社和葡萄种植户要多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自觉优化葡萄品种结构,探讨引进更早的早熟品种、更晚的晚熟品种和其他优质品种,多元化发展,错时销售,拉长销售季节,增加销售量。
⒉ 加强品牌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针对市场葡萄品牌多、市场影响力弱的问题,建议树立整体品牌意识,探讨建立以“句容葡萄”为主品牌或者核心品牌,其他子品牌为辅助的品牌格局,以解决品牌杂乱多的局面,提高品牌整体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强化品牌保护与管理,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质量标准,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品牌管理,利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周边地区盗用、冒用句容品牌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好句容葡萄品牌和声誉。
⒊ 提高产品品质,推动产业纵深发展。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和葡萄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加强对农户葡萄种植过程的监管,建立种植追踪体系,拒绝滥用对人体有害的农药和生长素,保证葡萄的品质。有条件的合作社要引进葡萄保鲜贮存技术,在出现滞销等问题时,错开销售冲撞期,拉长葡萄的销售期。地方政府要鼓励引导葡萄产业纵深化发展,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大力引进发展葡萄酒、葡萄饮料、葡萄籽提取物、葡萄茶、葡萄零食等衍生产品,拉伸葡萄产业发展的链条,提高葡萄产品附加值。
⒋ 创新销售模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调整销售思路,创新销售模式,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特别是在当前电商销售盛行的时代,要适应年轻人购物方式、消费方式变化,加强新兴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比如可积极尝试通过天猫超市、一号店、京东商城等知名度高的电商扩大销售;进一步推进农超对接、在大中城市设立直营店,扩大我市葡萄的销售覆盖面,树立品牌形象。政府要广泛搭建宣传平台,通过举办葡萄节、拍摄微电影等活动,借用、善用网站、微博等平台,进一步提升我市葡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⒌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采摘旅游、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已成为现代新型农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观光休闲采摘作为新型的主导销售模式来打造,借助乡村旅游发展东风,将葡萄采摘纳入到全市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和具体线路,促进葡萄销售,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建议市政府建立和完善鼓励发展旅游观光采摘的意见,从政策、规划、资金等诸多方面给予支持,不断完善旅游观光采摘的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通过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助推葡萄产业转型升级。
⒍ 坚持齐抓共管,助推产业良性发展。葡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建议农业部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做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品种改良工作,加强对葡萄种植全程技术指导服务;科技部门应提供科技支撑,对葡萄种植、储运、加工等新技术、新项目给予项目经费支持;商务部门应加快应时水果交易市场建设,在销售流通环节加强指导;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商标管理和品牌保护;公安、交通部门要开辟绿色通道,为葡萄的运输销售提供便利。地方政府和村级组织要做好葡萄发展整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强化葡萄宣传与推介,引进外来资本加快葡萄产业链形成,积极帮助农民开拓市场,努力实现葡萄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