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服务 建设宜居新城
政协宝华镇联络委
200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宝华新城的战略部署,由此开启了宝华城市化的进程。时至今日,宝华新城建设取得阶段成效,成为全市五大板块之一、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但在新城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也衍生出了一些管理服务方面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宝华新城发展现状
宝华新城规划区,位于宝华镇宝华山以西,紧邻南京市仙林新市区,总面积21平方公里。新城规划以“南京东畔、物宝天华”为主题,以“绿色、山水、人文”为目标,着力打造“悠悠青山环抱、弯弯碧水中流、层层绿茵环绕、隐隐雅筑显露”的“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和谐之城”。2007年以来,宝华镇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新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市政设施日臻完善。建设市政道路50多公里,仙林东路、宝华大道等重要交通要道实现了与南京的全面对接,基本实现了路成网、水成环、地成块,接入了南京的自来水、有线通讯网络、管道天然气、“一卡通”公交,聚集了城市发展所必须的水、电、气、路、讯等优质基础要素。
产业升级成效显著。万城总部经济园、博济产业园、国信医药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相继开工建设。江苏声迅安防科技、IBM智能软件技术中心、中洲物联网、卡罗卡动漫、可一书院等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构建起新城的产业优势。
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累计开工建设房地产项目20多个,其中已交付使用10个,开竣工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近百栋百米高层建筑开工建设,已封顶高层住宅61幢,住宅销售去化率达70%以上。新城框架越来越大,天际线越来越高。
经济总量快速攀升。2014年,宝华镇公共财政收入约5.7亿元,较2007年的6119万元增长了8.32倍。财政收入中的95%来自于新城房地产项目。
二、当前宝华新城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宝华新城的快速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宝华镇人口数量与结构等发生显著改变,目前外来人员已达到11000余人,社会服务与管理层面的多种矛盾也不断显现。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承载服务能力薄弱。快速的城镇化,使得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行政管理、商业金融等公共服务需求明显增加,供需关系严重不平衡。
一是教育规模需求扩大。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生源涌入宝华。目前,新城范围内共有入园幼儿400人,其中外地生209人,占52%;小学在校人数841人,其中外地生445人,占53%;中学在校人数429人,其中外地生90人,占38%。另一方面,教育教学资源紧张,不仅校舍缺乏,师资力量也不足,教师缺少近30名,尤其缺少主课教师,副科教师代主课现象普遍。去年秋季招生时,因办学条件限制,就有50多个孩子无法入园入校。
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不足。宝华新城内仅有一个中心卫生院,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核定编制为50人,现只有40名在岗,临床专业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宝华花园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后,因条件限制,连一些基础业务都无法开展,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基础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三是出行便捷程度不高。宝华新城没有一个公交首末站和客运车站。到南京方向,虽然引进了南京D5快线公交和159路城市公交与南京地铁2号线对接,可班次间隔时间长,行车速度慢,从始发站到地铁站要35分钟。宝华新城内也缺乏循环公交,居民区之间的通达能力不强。
四是社区服务跟进乏力。目前宝华新城房地产及商业开发项目核批面积达400万平方米,交付使用的开发小区已有10个,交付住宅约4000套。但涉及到的居民服务项目没有及时跟进,社区服务用房无着落,社区服务队伍未筹建。已入住居民有物业方面的投诉、办理各类证照,经常找不到门、见不着人。社区商业网点建设滞后,更没有相对集中的商业综合体,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二)社会管理能力不足。行政管理功能较为薄弱,尤其是交通、治安、环卫、城管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显现。
一是交通管理问题突出。物流车辆流量急剧增大,造成了312国道、337省道等道路交通堵塞,影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和车辆行驶安全,经常引发交通事故。物流车辆违章停车和闯禁区的现象普遍存在,每天违章停车行为不少于100起,被电子监控采集到的闯禁区不少于200起。交警部门受警力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全面监管道路通勤。
二是社会治安管控难度增大。宝华是句容南京两地的接壤区域,居住人口原本就复杂,加之外来人口急剧增加,给社会治安管理增加了更大的难度。特别是宝华境内现有物流企业400余家,涉及的专线遍及全国,从业人员来自全国各地,物流企业运营矛盾、内部矛盾众多,极易造成大规模打架斗殴事件,而且物流园内消防管理混乱,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据宝华派出所统计,2012年共接报警1039起,2013年接报警1414起,2014年达到1800多起,1天的接警量最多达到18起。
三是市容市貌管理难度加大。2010年前,宝华集镇建成区只有1.2平方公里,从事三产服务业的个体工商户仅有100多家。目前,宝华新城建成区扩展到12平方公里,规划区内个体工商户增加到1400多家,其中从事餐饮服务业的就有100多家,占道经营、占道摆放现象时有发生,临街广告牌杂乱无章。规划区内汇集了国道、省道、沪宁城际等多条高等级道路,道路沿线管理涉及南京、镇江、句容等多地行政管理部门,协调难,管理难,处置难。规划区内还集中了30多个大规模工地,进出车辆络绎不绝,管控乏力,导致路面卫生状况较差、绿化破损严重。
四是城管环卫力量缺乏。现有城镇管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40多人的队伍维护10多平方公里的建成区,担负着管理摆摊设点、临街搭建,拆除违章建筑等职能。硬件投入不到位,洒水车、清扫车、消防车等环卫设施缺乏,增加了新城环境卫生管理难度。
三、对策及建议
随着宝华新城居住区的不断交付使用和高新技术园区的投入运行,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生活在宝华、工作在宝华。全面提高服务承载能力和管理能力,创造宜居生活环境,应是宝华新城的重要课题。我们建议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 加强规划引领和控制,预留新城功能配置空间。建议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宝华新城的规划指导及控制,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设施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关系。对照宝华新城当前的商住土地出让规模,通过严格执行规划,完善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公共服务及市政配套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预留好至少2800亩以上的科教文卫、环卫设施、康体娱乐、消防安全等用地,以解决好将来新城功能配置问题。
2. 加速公共设施配置,着力提升新城服务承载能力。公共设施配套是“宜居”的重要保证,不能缺项漏项,降低标准。交通体系上,要加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衔接,强化与南京地铁2号线经天路站、4号线仙林东站的公交对接,建设公交首末站;商贸服务上,要积极引进大型商业综合体,加快商业网点建设配套,规划商贸流通、金融服务中心,方便居民、客商日常生产生活;基础教育上,除建设好教育设施外,建议市教育部门配好配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可借鉴碧桂园凤凰城的经验,尝试与省内一流名校联办中小学校,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宝华区域的影响力和集聚力;医疗卫生上,科学配置卫生资源,形成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也要引进知名民营医院,改善入住居民的就医条件;文体设施建设上,加大对公共文化领域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场所,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3. 加强环境建设管理,着力提升新城建设品位。宝华新城虽有植被良好的宝华山作绿色背景,但沿路、沿河、沿街的景观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不高。要加强绿化景观工程覆盖,尤其要重视街头绿色休憩公园的建设,形成山上绿化成林、临水绿化成片、道路绿化成网、庭院绿化成园、处处显山露水的绿化格局。加快环卫设施建设,街头公厕、街面垃圾箱、区域垃圾中转站及早布置到位,不留卫生死角。坚持建管并重,在品位和档次上与仙林地区全面对接。加快市城管部门执法延伸,充实城管执法力量,加强市容管理,出台务实管用的市容市貌管理办法,管好沿街沿路商业门面,杜绝占道经营;管好施工工地,遏制扬尘污染。
4.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着力构建安全和谐新秩序。建议市公安、交通、国土、规划、工商、税务、消防等部门,高度重视宝华新城的社会管理,实行部门联动、多管齐下,建立长效联合执法机制。当前应重点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管控,一方面,堵疏结合,建立规范的物流园区,做到应入尽入,不允许一家物流企业游离于园区之外;另一方面,重拳出击,打击超限超载、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查处工业企业违规出租工业厂房、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行为,坚决取缔黑物流、小物流,保证宝华新城社会环境和谐优美、治安环境安全可靠、交通环境通畅便捷。
5. 优化管理服务机制,着力提升行政管理服务水平。宝华新城规划居住用地500多公顷,建筑规模将达到1000万平方米,规划人口超过20万人。3—5年后,交付开发小区就将突破20个,交付面积达500万平方米,按照30%—40%的入住率计算,入住居民户将达到1.5万户。为这么多的居民户做好服务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新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靠一个镇级层面的行政资源已经满足不了管理需求。需要市级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在职能归口管理的同时,建立新城管理联动机制。建议市委市政府协调公安、城管、交通、市政、税务、工商、房产等部门,立足实际在宝华新城设立分局、中队,增派力量,加强业务指导,推进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实现扁平化管理,将各项服务送进社区,打造一个全方位的优质管理服务平台。
总之,解决新城的宜居性问题,关乎新城的长远发展,必要且迫切,任重而道远。需要理清思路,拓宽眼界,突破瓶颈,顺势而为,才能使宝华新城完成从“第二居所”到“第一居所”的转变,成为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样板区。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