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加强和改进我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培养造就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和改进我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培养造就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许艾岷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据统计,我市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74000多人,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数十万家庭的和谐幸福,关系着我市未来建设火炬的代代相传。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是当前摆在学校乃至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此,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一、我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

      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一直是我市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市认真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和参与,努力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前,我市青少年学生的道德主流是好的,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书刊、音像、卡通、广播、互联网等各种媒介的大力发展,各种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东西日益泛滥。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各种信念、观点还未成熟和稳定,科学、全面地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尤其是对负面事例的分析、认识常常不够全面,防护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比较差,容易受到侵蚀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现代教育面临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1.青少年价值取向发生变化,道德认知模糊,社会责任感淡薄和社会公德心弱化现象突出。当代青少年受商业文化影响较大,价值取向已经趋向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致使道德意识薄弱,是非观念不清,社会责任感淡薄和社会公德心弱化的现象比较突出。调研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在公共场合违反交通规则、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损坏公物等行为大量存在。缺乏社会责任感、崇尚自我为中心已成为部分青少年的通病。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修养在一些中小学生中已难觅踪迹。如“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先人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传统道德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了书上的空洞说教。传统文化观念淡薄,中小学生中文化品位比较西方化。很多人不懂得重阳节、端午节,却人人知道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等。

      2.青少年心理素质欠佳,压力承受力差,心理障碍问题时有发生。我市青少年心理问题明显有上升的趋势,一些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经受不住生活的磨练,经受不起挫折的考验。遇到小挫折就心灰意冷、感觉生活没意义、前途渺茫,从而,出现不愿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严重偏差行为,有的甚至采取自杀和伤害他人身体及财产的行为。就在一年前,我市某中学就有一名学生莫名自杀,给家庭和学校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3.青少年生活中不良习惯日益突出,吸烟、饮酒等现象引发潜在健康威胁,早恋等生理问题普遍。据了解,我市有20%左右的男性初中生尝试过吸烟,在上学之前或放学之后,经常可以看到学生聚集在一起吸烟,在周末或逢生日、圣诞节等期间,也经常看到学生在歌厅、餐馆饮酒现象。学生早恋问题相当普遍,并越来越趋向低龄化。在公园、广场等公众场所,男女学生之间亲密行为较为普遍。

      4.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影响社会稳定。据公安部门提供资料表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体仍呈上升趋势,而且犯罪的“盲目性、冲动性、暴力性、模仿性、偶发性”突出。近年来,又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低龄化。青少年犯罪主体的年龄有所提前,2009-2011年,14-17岁犯罪的人占当年犯罪人员总数的6.3%。二是犯罪类型以盗窃罪最为突出,其次是寻衅滋事罪,再次是聚众斗殴罪。青少年侵财性犯罪并非出于谋生考虑,而是贪图享乐,其通过各种手段取得财物后,随即就挥霍一空,或是为了寻求刺激、哥们义气,便邀集多人结伙寻衅滋事、聚众斗殴。三是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低。主要以小学、初中文化水平为主,由于文化知识水平低下,限制其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及其因果关系,对本能欲望缺乏控制能力,往往只顾眼前,不考虑后果。四是多为无业人员。2009-2011年,在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无业人员973人,占到犯罪青少年总人数的80.3%。他们大部分没有正当职业,在违法犯罪前因受到不良环境和不良教育的影响,形成了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等不良的性格倾向,这些不良的性格倾向,在与不良伙伴的交往中得到进一步强化,转化为不良的性格特征。

      二、青少年中出现道德滑坡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出现,绝非偶然。从个人、社会、家庭、学校等四方面来看,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个人心智不成熟。从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上讲,他们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烈、可塑性大、最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今社会上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在青少年中很有市场,不难说明问题。个人主义在道德观上表现为“利己主义”,一切以是不是对自已有利为转移,对自已有利的就是好的,反之,就是不好的。“个人主义”在生活观上表现为享乐主义,把无度的消费、物质享乐当作人生最大快乐和幸福。往往是“利己主义”贴上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标签”、“享乐主义”加上享受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外包装”,将某些青少年引入利已主义、享乐主义的误区,使他们精神颓废、萎靡不振,甚至走上犯罪。

      2.社会环境影响大。从社会角度看,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危机、假冒、欺诈、迷信等丑恶现象的侵蚀,使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权谋私等现象,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表现在青少年身上就是做好事就得有回报,这是天经地义的,假若做好事没有任何回报,有时甚至会惹麻烦的话,宁可不做,也不愿冒这个险。从学生成长社会环境看,学校周边环境虽经多次综合治理,但仍不容乐观。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愚昧迷信活动不时蔓延,暴力、色情、迷信的书刊和音像制品屡禁不止,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录像厅、网吧等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社区娱乐活动中心带有赌博性质的成人娱乐活动也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3.家庭教育不到位。一方面,目前大部分孩子为独生子女,某些家庭溺爱、娇惯孩子,致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乐于享受等不良习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或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便自暴自弃,产生失望、仇视情绪。特别是家长外出打工的家庭,孩子长期由老人照管,呈现出“放任自流、顺其自然”的状态,再加上某些家长向孩子灌输的遇见坏事绕道走、明哲保身、唯恐招惹祸端等利己思想,给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带来极大的阻碍,使德育过程呈现出低效或无效状态。另一方面,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待子女的过错及不理想的学习成绩,不是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而是非打即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过问孩子问题产生的原因,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在这种“高压”强制下,容易形成孩子的畸形心理。有的父母不能以身垂范,言传身教,长期以来的不良行为让孩子耳濡目染,积久成习,从而形成了错误的世界观,养成了扭曲的人格。

      4.学校教育力度不够。一是“德育首位”与“以教学质量为中心”没有做到真正的统一。德育工作依然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无奈境地。有的学校虽然开展道德教育,但内容和形式都比较陈旧,引不起青少年的兴趣。二是有些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少数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人格。个别教师师德不彰,不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陋习不避学生耳目,导致思想道德教育说服力不强,甚至产生负面影响。三是一些学校的青少年团队组织流于形式,缺少凝聚力和号召力,活动也不正常开展,没有真正成为青少年学生可依靠和信赖的群众组织。

      三、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充分发挥家庭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第一课堂作用。家庭德育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家庭中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义利观、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为人处世的方法,对未成年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必须匡正陈旧落后的“成才观”,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必须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真正的人才。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从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指导,应该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每个家庭作为 “社会大家庭”的一个小细胞,应该积极参与社区、单位等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提高家庭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可以通过家长的影响,提高孩子参与活动、协作沟通的能力。

      2.充分发挥学校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作用。健康的学校教育,应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塑造摆在第一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学校要加强教材建设。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价值观的教学是任何一堂课必然涉及的问题,也是教师备课活动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品德课的教学,学校要逐渐建立德育学科的评价体系和监测制度。课堂教学要通过教师科学的分析、引导,明白无误告诉学生应该树立的价值观及其正确的价值取向,或是通过教师、学生的互动,无形地实施价值观的教育。第二,学校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合理摆放思想道德教育与课程学业的关系,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第三,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制度。要改革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与表彰方式,绝不能仅以智力高低来评定学生的优劣,“三好学生”要严格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标准来评定,各个学校还可以根据学校特色和开展的各项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如“三好学生标兵”、“阅读之星”、“感动校园学生”等的评选,让学生在追求优异成绩之余,也能迸发出不同的闪光点。第四,要架起学校与社区、家庭联系的桥梁。把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组织教师下社区,倡议家长进校园,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真正使家庭教育在观念上、方法上、目标上尽可能与学校一致、畅通学校与家长的日常联系,共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3.充分发挥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引导作用。一是营造良好环境。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与协作。要把社区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把社区教育变成社会化、开放性的思想道德建设平台。二是要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在我市,随处可见网吧、电玩、棋牌室等娱乐场所,而学习、运动和阅读场所十分缺乏,我们急需一个大型的图书馆,让青少年在假日里有一个静心阅读学习的场所,我们急需要一个综合性的体育馆,给青少年一个放松、运动的场地。各社区也要因地制宜,在小区配套建设小型阅览室和体育场,各级政府和社会机构要在硬件设施上给予保障。三是要加强网络监管。在校园、社区、青少年宫有组织的建设一批绿色网吧试点,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要坚持不懈地开展营业性网吧和电子游戏场所专项治理工作,封堵网上色情、暴力、反动等内容,严肃查处接纳未成年人和传播不良信息的营业性网吧,实现绿色上网。四是要坚持正面宣传。全市各类大众媒体尤其是面向青少年的媒体,要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为己任,向青少年提供更多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问题进行跟踪报道,督促事情得到处理落实。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工作。在此,我呼吁各级政府、社会各届、学校和家庭,自觉承担起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切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为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改进施教措施 提高教育质量 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幸福成长
下一篇:发展旅游新兴业态 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版权所有 政协句容市委员会 最佳分辨率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