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创新发展 加快文化强市进程
翟忠华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文化发展,是实现转型、加速崛起的“绿色动力”;对于居住在这里的民众来说,文化繁荣,是塑造城市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幸福源泉”。 句容要由“小康之城”向“活力之城”迈进,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加快文化强市进程,同步提升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为打造“活力之城”,开启文化源泉。
一、我市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的基础现状分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推动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句容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及时出台了《关于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城乡居民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全市文化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分析我市文化发展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良好态势: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市广播电视中心、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博物馆、土墩墓博物馆、档案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集图书馆、文化馆、影视中心、训练馆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已破土动工。以镇、管委会文化站为枢纽,以村、社区文化室为基础,以个体文化户为补充的群众文化网络已具雏形。
二是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厚。全市有295处文物保护名录,40处文物保护单位,葛玄、葛洪、陶弘景、颜真卿、周文榘、朱元璋、李春芳等历史人物名垂青史。宗教文化影响深远,茅山作为道教上清宗坛,被道家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 宝华山,被誉为“律宗第一名山”。革命文化丰盈深厚,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有数十万民众到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秦淮花灯、剪纸、烙铁画、雕塑、茅山道教音乐、二龙戏珠、张家镗舞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三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一度的茅山旅游文化节、宝华山泡山节、葡萄节成功举办,广场文化、旅游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走进社区、学校、企业、乡村,精彩纷呈。广泛开展“送书、送电影、送戏”下乡活动,年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数百次,惠及群众千万家。
四是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文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将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秦淮花灯、十二生肖、神牛红木等传统文化产业形成产业能力;宗教文化、革命文化、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紧密,形成句容旅游特色;郭庄创壹文化产业园、江苏可一文化艺术产业园、茅山中国蒙爱城等文化产业大项目得到快速推进。
近年来,我市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和文化强市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现象仍然存在;财政预算投入不足,文化活动和项目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文化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作品创作没有引导和激励机制,民间创作还处于自发阶段,缺乏有影响的精品力作;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还未真正破题,文化工作者年龄老化、知识水平偏低、业务能力不强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我市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的基本路径选择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广大群众的热切愿望。如何推进我市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引领力和竞争力,提升句容综合竞争力,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确立“文化强市”战略,从全局高度谋划文化改革发展
立足句容文化发展的现实,切实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不断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高水平编制句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出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关措施,强化文化发展政策保障。创新投入方式,强化文化发展经费保障。
(二)完善文化设施和产业体系,提升文化硬实力
1.打造文化阵地,增强文化亲和力。抓紧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影视中心的功能与作用。扶持茅山道教博物馆、神牛红木艺术博物馆、句容民间收藏艺术馆、茅山民俗馆的建设,形成国有、行业、民间博物馆共同繁荣的特色,带动旅游业走特色发展之路。健全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保证活动开展常态化。
2.突出特色优势,增强文化凝聚力。句容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全国儿童故事之乡,是江苏省文化先进市,历史文化资源独具特色,历史、宗教、革命、民俗文化十分丰厚。当前要通过各种宗教文化活动,培养本土的高僧大德,放大宗教文化的影响力;跳出茅山局限,放眼句容全境及周边,放大革命文化的引领力;逐步开发吴文化、湖熟文化、颜真卿墓、萧绩墓石刻等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句容优势特点,加强文旅结合,形成句容特色的凝人聚气的旅游大环境。
3.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支撑力。句容已经初步具备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审视文化产业,像抓经济、抓项目一样抓文化产业。设立本级财政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扶持传统文化产业项目,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能力;加快郭庄创壹文化产业园、江苏可一文化艺术产业园、茅山中国蒙爱城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产业能力;未来五年,使文化产业产值占全市GDP的 8%以上,成为我市的又一支柱产业。
(三)创新文化发展方式,提高文化软实力。
1.创作文艺精品,增强文化引领力。文艺精品是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展现一方文化形象的重要品牌,更是彰显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媒介和窗口。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年”,以“五个一工程”奖作品评选为契机,设立专门基金,奖掖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2.加强人才培育,增强文化竞争力。建设文化强市,关键在于造就一支以优秀拔尖人才为支撑,以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文化专业人才、文化科技人才为主体,以业余文化骨干为辅助的文化人才队伍。深化劳动、人事、分配等方向的内部改革,采取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相结合的方式,储备和使用人才。建立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要加强业余文化骨干队伍建设,成立民间文艺团队、专业协会,组建和培养文化中介组织,把民间业余文化人才组织起来,发挥在当地文化活动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3.改革文化体制,增强文化创新力。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划分文化事业单位性质,对具有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加大投入,实现从养人向养事业的根本改变,公共文化产品全面免费开放;加快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改变人浮于事的局面,向市场要活力。简化文化企业申办程序,在资金和政策上大力扶持文化企业,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文化领域,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文化影响力。建议市委、市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整体文化形象宣传和企业文化产品促销相结合的宣传推广机制,切实将文化宣传纳入全市对外交往和宣传计划。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办好每年一次的茅山旅游文化节、宝华山泡山节,举办秦淮灯彩节、土墩墓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扩大句容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努力把句容建设成为宗教文化神秘、革命文化壮烈、历史文化深厚、民俗文化纷呈的文化强市。
(四)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
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作用。聚焦文化演艺、影视动漫、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创意设计等主要文化产业服务形态,整体布局产业链,有针对性地突破文化产品创意、生产、传播、运营、展示、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和集成应用技术。针对文物、民俗、宗教等各类典型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突破文化资源保护关键技术。促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等网络化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全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提高市民文化消费力。
建设文化强市,是全市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时代召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使命。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我市文化强市进程,为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奋力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