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做强四大基础 塑造城市文明 



 

做强四大基础    塑造城市文明

戴晓伟

 


      文明城市是一项富有含金量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代表一个地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综合发展水平,考核指标体系涉及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现在,大家普遍认识到,文明创建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城市的文明程度从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城市的竞争力,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无形资本”。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市向全国文明城市迈进的总体要求。去年以来,我市以“志在必得、创则必成”的精神,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的同时,一举创成新一轮江苏省文明城市。这是在全省文明城市创建评比的测评标准作了大幅度调整,创建标准更高,创建竞争异常激烈的背景下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

      尽管如此,对照新的标准和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从省和镇江市两次检查反馈的情况来看,突出体现在:一是公共文化设施缺失。目前我市公共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场所还达不到要求,文化馆现为国家二级馆(2008年认定),测评A级要求为国家一级馆;图书馆现为国家二级馆(1998年认定),测评A级要求为国家三级馆以上;档案馆现为省二级馆,目前新建按国家二级馆设计建设,测评A级要求为国家二级馆以上。科普场馆也明显不足。二是公共配套设施缺失。城区无障碍设施、停车场、公共绿化、街巷环境、门牌号码等明显不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也不到位。三是市民文明素养不高。以至在检查过程中,闯红灯、逆向行驶、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仍有发生,长效管理还不到位。四是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有待提高。省里通过问卷调查反馈了18条意见,主要涉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市民参与公益活动、公民道德实践、志愿者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等诸多项目,有的测评不达标,有的较低。

      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打造宜居宜业苏南名城,都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根据新修订的管理办法,省文明城市三年一检查,创建更加注重过程,每年进行3项测评: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行业文明指数测评、乡风文明指数测评。很多问题不是靠突击能解决了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文明城市创建重在打基础、抓长效、惠民生。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建议抓好以下四大基础性工作:

      一、强化公共设施这个硬件。硬件设施不达标是一个“软肋”,如不尽快解决,提高创建层次无从谈起。一是公共文化设施需提档升级。当前要抓住我市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重大契机,趁势而上,高水平推进文化艺术中心建设,争取“十二五”时期,一揽子解决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和影视场馆建设问题,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市政公共设施重在细节。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大市容整洁有序,但细节体现文明,当前,要着力解决设施不健全、设施破损、被占,背街小巷坑洼积水和路灯、公用电话、邮箱、报栏、座椅、窨井盖、路牙路肩、绿岛、电子监控等设施破损问题。要对城市主干道、商业大街、社区街巷、公共场所公用设施进行排查,逐一整改落实。

      二、夯实文明社区这个基础。社区作为人的居住地和主要生活区,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也是能否实现长效管理的基础。无论社区办、华阳镇、开发区、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无论新小区、老小区,都要纳入文明社区创建范畴。以创建为抓手,一手抓环境,一手抓秩序,在此基础上,推进绿化、美化。在城区,重点做好“一个落实、一个达标、一个创建”:一落实,就是把社区建设内容纳入城建项目、开发项目综合验收工作落实到位,增强社区建设管理的刚性;一达标,就是像抓基层党组织办公用房达标那样的力度,统筹推进所有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物业管理全覆盖达标;一创建,就是深入开展“清洁家园、美化环境、创建文明社区”创建活动,重点整治小区环境,全面改观社区的卫生状况和公共秩序。上述“三个一”是推进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农村,要以全省正在开展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推进村庄、集中居住点道路、供水、供电、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医疗、文体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创建一批文明特色示范村镇。要集中资源,争取每年解决1/3的村庄和社区,三年完成,真正打造新农村、新社区、新市镇。同时,要继续抓好七个专项整治,就是集贸市场整治、公共场所整治、“五小店”食品卫生整治、建筑工地整治、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整治、市容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全力优化市容环境、交通环境、人居环境和公共文明环境。

      三、抓好行业文明这个形象。重点放在四个方面:一是抓好政务环境。政务环境是引领,是基础。要以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服务窗口为重点,切实加强窗口行业规范化服务建设,树文明形象、当服务标兵。二是优化窗口行业。重点抓好医疗、商业、市政、金融、交通等行业规范化服务,大力开展行业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建立群众评议监督、投诉高效处理机制。三是净化文化环境。协调各方面力量,大力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行动,坚持开展整治网吧、净化网络、“扫黄打非”等行动,校园周边环境做到“六无”。积极推进市级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建设,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四是提升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志愿者协会作用,把分散在社会各界和各单位的志愿者队伍统筹起来,不断壮大注册志愿者队伍,鼓励和倡导志愿者走进社区、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对环境卫生秩序进行清理维护,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关爱,推进志愿者服务常态化、便民化,这是彰显城市文明的最“草根”体现。

      四、提升市民素质这个根本。人是城市的主体,在文明城市创建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句容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去年城市化水平达49.5%,“十二五”末将达到60%。据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句容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接近20万,达19.28万人(不含大卓、黄梅、石狮),有外来务工人员增长的因素,但主要是农村转移人口逐年增加,农民转为新市民的速度不断加快。提升市民素质非一日之功。一是要增强城市意识。要高度重视农民变市民这项社会工程,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培训、市民学校、社区机构等平台,持之以恒地开展市民素质提升工程,让生活在城里的人们知道什么是好市民、怎样做一个好市民。二是要引导市民参与。各类创建活动都要引导市民群众广泛参与、主动参与、真心参与,实施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公开,问计于民,全过程交流互动,引导市民群众出点子、提建议,共建美好家园。三是要根治各种陋习。文明宜居的城市必然是整洁有序的城市。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一靠持续教育,二靠严格监管。今年,要结合省里开展的文明交通指数测评,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各种交通“顽症”下猛药,根治各种陋习,下大力气整治行人乱穿马路、车辆乱闯红灯、乱停乱放等行为。要引导市民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弘扬文明新风。

      总之,在我市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重要抓手,一个金字招牌。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整合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推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努力把句容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文化繁荣的现代文明城市。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绿色崛起
下一篇: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提升水利保障能力

版权所有 政协句容市委员会 最佳分辨率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