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提升水利保障能力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提升水利保障能力

张正杰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水利现代化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

结合个人在工作中的实践和思考,现就加快我市水利改革发展,加速水利现代化进程,提高水利保障能力,谈一些个人想法和建议。

      一、我市水利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句容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特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使得句容成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也决定了水利在句容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有特殊的地位。建国以后,句容历届党政领导都重视水利工作。经过6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已建成在册中小型水库54座,兴利库容1.3亿方;开挖、疏浚流域性骨干河道12条,总长138公里;建成固定机电排灌站372座,总动力4万多千瓦;加高培厚江港圩堤98条、480公里;通过联圩、并圩将原来139个小圩联并成40个新圩;开挖撇洪沟27条、72公里;配套干支渠道1210条、824公里。这些水利设施的建成,使全市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蓄、引、提、调、排、灌水利工程体系。

      “十一五”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机遇,水利建设取得跨越发展。“十一五”期间完成水利投入达7.3亿元。其中重点水利工程投入4.5亿元,先后完成34座中小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赤山湖退渔还湖、长江提水站和天王翻水站更新改造、句容河城区段水环境综合整治、房家坝改造、农村饮水安全以及老便民河水利血防、二干河整治等大小重点水利工程近50项,五年间重点水利工程投资超过之前5个五年计划水利基建工程投资总和,水利保障能力有了明显提升。特别是总投资1.6亿元的赤山湖退渔还湖工程建设,是实行科学治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人水和谐的生动实践,对提高赤山湖防洪能力、恢复赤山湖区域湿地功能、打造湿地公园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服务民生,先后完成农田水利投入2.8亿元,尤其是实施了128条455公里县乡河道清淤和1253座村庄河塘疏浚,对改善农村水环境起了重要作用。去冬今春我市借中央1号文件东风,4条河道治理、19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全国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掀起了新一轮水利建设热潮。

通过数十年来努力构建的水利工程体系,在历次防洪抗旱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大大减轻了洪、涝、旱灾的威胁,真正起到了“兴水利、除水害”的目的,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和支撑。

      二、目前我市水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治水努力,虽然我市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防洪保安体系、农业灌溉体系和水资源配置体系,但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进一步暴露出我市水利工程标准偏低、质量不高、配套不全、年久失修、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1.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我市水利工程体系基本构建于建国后前30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生产经营体制变革,以及进入新世纪后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水利投入特别是农村水利投入不断滑坡,存在“吃老本”现象,经多年运行,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现象比较严重,虽然近几年水利投入明显加大,但主要集中在重点骨干工程上,农村水利投入有限,更新改造速度缓慢,水利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骨干工程防洪抗灾标准不高。病险水库尚未全面除险加固,已完成除险加固的水库,因未能进行配套渠系等工程改造,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不在册水库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部分河道标准不足,白蚁危害严重,病涵、病闸较多,赤山湖地区防洪除涝问题仍较突出,全市水利工程远没有达到防大洪、抗大旱的要求;另一方面,面广量大的农村水利欠帐较多。小型农村水利设施老化、损毁现象严重,特别是泵站、渠道等灌排设施效益衰减问题突出,塘坝淤塞普遍,蓄水、调洪能力锐减。同时,城乡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也不容乐观。

      2.农村水利投入缺口大。市本级财政农村水利投入,过去近10年一直维持400万元左右,2011年才增加到900万元,与农村水利投入现实需求相比差距较大(去年初市水利部门对全市今后几年关系民生急需做的农村水利工程进行了调研摸底,全市需投入达6亿元之多),与财政收入增幅、社会事业等投入增幅比不相称。镇级对水利建设积极性不高,大多数镇不愿主动投入,即使投入也只愿结合集镇建设、农业项目建设等做点水环境及局部排涝工程,另外就是被动地做一点不得不做的防汛工程,至于面上民生水利工程主要依靠上级补助资金解决。水利建设配套资金也难以到位,大多数镇基本上无法或不能落实配套资金,处于上级给多少钱就做多少事的状态。目前靠群众投资、投劳投入也不太现实。

      3.水利管理不够到位。除有管理单位的水利工程外,大部分水利工程特别是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因管理责任不落实、经费无来源,处于失管状态。主要原因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由于水利工程集体所有的性质与农村分户经营的体制矛盾没有解决,加之农村水利工程面广量大,长效管护经费由于镇村经济薄弱又无固定渠道,造成集体的水利工程有人使用,没人管理,失修失管,老化损坏,严重制约了农村水利工程长久效益的发挥。同时,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乱垦乱种现象比较普遍,违章搭建、人为设障、人为破坏等违法违章行为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建设项目,违规操作,未批先建,给水行政执法带来一定的难度。

      4.队伍状况难以适应要求。我市水利农机系统现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较为缺乏,人员老化,存在着严重的青黄不接现象,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大部分水利管理单位长期以来实行自收自支,水利管理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政策未全面落实,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大部分单位养不起人才,也留不住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匮乏,运行困难。基层水利农机站管理体制不符合上级要求,也存在非专业人员富余、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水利农机服务体系亟待加强。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切实落实好中央和省市有关水利投入政策。去年,中央出台1号文件,召开最高规格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聚焦水利改革发展,第一次把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政策措施。省市先后出台贯彻实施意见,句容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市委2011年1号文件),在中央、省市文件精神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我市水利改革发展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水利现代化提供政策保障。其中有关投入政策,明确提出当年可用财力的2%至4%用于水利建设,城市维护建设税15%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等等。并规定建立健全农村水利市级补助资金自然增长机制,明确了地方配套资金市、镇分担比例。如何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能够切实落到实处,破解水利建设资金短缺难题,需要市委、市政府大力关心支持,也需要上下各方的共同配合,协力推进。

      二是加快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围绕2015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目标,对照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和工作要求,查找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加大水利投入,加快水利建设力度,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剩余19座在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积极争取实施36座不在册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南、中、北河、高阳河、新便民河等骨干河道治理工程,继续推进赤山湖退渔还湖防洪综合治理,加快沿江圩区、赤山湖圩区治理,积极推进句容河风光带等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切实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以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及北山、赤山湖南北两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为重要抓手,对农田水利实行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着力提升我市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层次和标准。

      三是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建立和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用水效率“三条红线”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积极探索尝试,划分事权,明确责任,落实农村水利设施管护责任制,制定出台奖补政策和考核办法。建议由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建立由政府补助、受益群众参与、资源合理利用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水利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要强化政府对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监督管理,将农村水利建设纳入到规范的水利行业管理轨道,提高农村水利建设水平。同时,积极整合、强化水政执法力量,实行上下联动,加强水利执法巡查,加大水政执法力度,维护正常的水利管理秩序。

      五是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水利管理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和《江苏省水库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争取早日将公益性、准公益性水利管理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良性运行。根据最近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强乡镇水利(务)站建设的意见》要求,尽快理顺乡镇水利站管理体制,健全完善管理机构,核定人员编制,落实经费保障,加强自身建设,加快提升乡镇水利站服务能力。同时,要把水利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科学核定人员编制,不断引进、壮大水利人才队伍,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切实解决加快水利发展与水利人才不足的矛盾。

      水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民生、惠及子孙的公益事业。我们要下更大的决心,投入更多的力量,付出更扎实的努力,推动句容水利事业实现新的跨越,为全市率先基本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做强四大基础 塑造城市文明
下一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努力实现老有所养

版权所有 政协句容市委员会 最佳分辨率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