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风景区联络委 陈敏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主体的旅游产业,其目的是为游客提供一种回归自然、陶冶身心的旅游体验。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理念的转变升级,到农村放松心情、呼吸新鲜空气、体验农家生活、进行休闲娱乐,已成为城里人的时尚追求。句容市地处南京半小时都市圈,交通方便快捷,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乡村特色明显,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得天独厚。 一、句容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一直是句容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句容拥有两千多年的深厚文化底蕴、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特色乡村田园风光。近年来,句容市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以生态农业为重点,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充分挖掘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前,句容除了拥有7家3A级以上景区外,还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各1家,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35家。2024年以文旅活动为依托,举办各类文旅活动近40场、子活动百余项,不仅富了老百姓,而且火了乡村游,句容文旅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在周边地区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句容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句容乡村旅游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与游客消费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不够”。 一是配套服务不够完善。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上级政策影响、客观条件限制等原因,一些乡村旅游点基础配套设施存在短板,尤其是节假日期间游客量大时,车位、餐位、厕位“一位难求”,大大降低了游客的舒适度和体验感。此外,大多乡村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管理经验、专业知识、接待能力、服务意识有所欠缺,服务质量不高。 二是文化内涵不够丰富。乡村旅游的优势在于“农”字,农村风光、农舍民情、农家饭菜、农事活动才是吸引城里人的致胜法宝。但目前大多乡村旅游点片面强调自然资源的开发,对自身发展特征的挖掘不够深入,没有将本地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真正融入到乡村旅游中,“农”的特色、“家”的感觉、“乐”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是旅游产品不够多元。从句容的乡村旅游来看,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比如樱花园、伏热花海等旅游景点,更多的仅是满足休闲、观光功能,缺乏个性化、多样化、参与性强的游乐项目,吸引力不够强,难以延长停留时间,提高游客的旅游感受。多数旅游产品只是农产品的销售,比如白兔草莓、丁庄葡萄、华阳福桃等,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卖点不多,无法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 四是宣传营销不够有效。当今社会处于信息爆炸时代,但我们大多乡村旅游景点的宣传营销模式显得有些老旧,有的还停留在传统的官网推介、公众号营销,甚至是报刊杂志、宣传单页等,虽然能够传递信息,但是视觉冲击力不够强。在宣传内容上也缺乏差异性和个性化,缺少话题度,激不起人们的好奇心。 三、句容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是文旅产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通过“四个坚持”,实现“四个推动”。 一是坚持科学系统谋划,推动乡村旅游“质量变增量”。从政府层面来讲,要坚持“融入南京、接力镇江”,将句容旅游规划纳入南京和镇江大旅游规划,制订完善全市乡村旅游长远发展规划,科学设计乡村旅游功能布局,高位统筹进行空间留白和资源要素配置,为全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和支撑。进一步整合各级涉农、涉旅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完善乡村旅游道路、景区交通及停车场建设,改善环境卫生、公共厕所、安全设施和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小成本提升“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水平,让游客吃住放心、流连忘返。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来讲,乡村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要保持匠心,将旅游开发、经营管理当成一种事业来做,一步一个脚印将产业发展壮大。同时,要加强对管理者、讲解员、服务员等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是坚持深挖文化内涵,推动乡村旅游“网红变长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乡村旅游特色在“乡”、基础在“农”,要立足“乡土、乡情、乡俗、农业、农村、农民”,注重挖掘本地文化底蕴,搜集本地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素材,讲好古村、古人、古物的故事。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厚植乡村文化结合起来,结合乡村旅游点建设,打造小型村史馆、纪念馆、博物馆,将传统文化、历史记忆挖掘好、传承好、宣传好。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尤其是要注重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比如“南乡划船”“石见松剪纸”“天王树叶手编”等非遗,之前大多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只有内行人才了解,有些甚至面临失传的困境。可以将乡村旅游发展与非遗产品的保护、开发和销售结合起来,释放“旅游+”“非遗+”的叠加效应,把传统文化优势打造成乡村旅游产业优势。 三是坚持多元特色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出圈更出彩”。句容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相对较迟,资金投入也没有那么大,基础配套也没有那么完善,虽然没有硬件上的“高大上”,但是可以在“小而精”“小而美”上做文章。主动加强与南京江宁、栖霞等地的沟通联系,探讨区域间旅游合作发展路径,打造区域旅游联盟,共同开发旅游路线和产品,承接好“南京大旅游”下的“小城旅游热”。结合句容本地优势资源、特色产业,按照“一处一品牌,一景一特色”的发展理念,学习借鉴南京、杭州等地的经验做法,打造景区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区域旅游生态,既可避免产品雷同、同质竞争,又能推动乡村旅游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转变。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体验经济,要在旅游产品参与性方面大做文章。就句容而言,千华古村、樱花园、伏热花海等休闲型、观光型的景点较多,这些景点还是以传统的“门票经济”为主,“二销、三销”严重不足,要加大开发乡土文化含量高、游客参与性强、能够满足个性化体验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比如“旅游+民居体验”“旅游+农事劳作”“旅游+红色研学”“旅游+康体养生”等,不仅能够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游客消费,还能形成稳定客源,推动游客从“引流”向“自流”转变。 四是坚持创新宣传营销,推动乡村旅游“吸睛更吸金”。按照“挖掘培育、立体推介、品牌打造”的思路,由市相关职能部门对乡村旅游线路进行统一组织策划、统一宣传推介,广泛搭建乡村旅游交流载体,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宣传营销活动,讲好句容故事、展示句容形象。精准把握流量经济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邀请旅游博主、网络大V、职业大咖等进行直播推广、短视频拍摄,通过名人效应来提升句容旅游的热度、话题度和点击率。同时,积极争取与南京、镇江以及周边地区知名旅行社的深层次合作,协同推动一体化营销,加大宣传引流,力争将“半日游”“一日游”推广为“多日游”,让更多“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