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 社情民意

“研学”将有千亿蓝海,发展乱象亟待关注 



 
暑假已至,研学旅行迎来旺季。研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方式,指通过参观、调查、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所学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当前义务教育“双减”背景叠加新一代父母教育理念的革新,让研学旅行市场迎来新一轮强劲增长。但在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良莠不齐、价格虚高、货不对板等乱象也亟待关注。
2022年我国研学旅行市场突破600万人次,市场规模达192亿元,比2019年增长17%。根据2018年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仅5%左右,与发达国家如日本98%的学校渗透率相去甚远,发展潜力与空间巨大。截至目前,全国有超过5000家“研习营”“夏令营”相关企业,预计未来3-5年,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过千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研学项目在火爆增长的同时,也出现很多不规范和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假借名校名义,开展虚假宣传。“研学旅行”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首次被提出,发展较晚,目前为止还未形成科学健全的行业标准,准入门槛较低,资质参差不齐。近日北京日报、江苏经济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有研学机构以冒用校名、谎称合作、刻意误导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不少家长被吸引上当受骗。比如,据北京日报7月5日报道,在7月3日北京某名校暑期研学项目中,行程中明确了有北京大学参观行程,而在该团期内北京大学尚未开放社会参观,最终行程被替换成其他博物馆,仅安排学生在北京大学校门口合影留念。宣传与实际完全不符,引发家长集体投诉。此外,不乏一些“研学”团队未经校方允许,带领学生违规入校。据北京大学保卫部7月7日发布的违规情况通报,7月5日一支名为“狼爸部落”的校外研学团队,通过联系校内人员、借用账号在树洞平台发布预约求助信息等方式拆分预约,由多名校内师生预约入校,最终相关人员被处理。
二是披着研学外衣,价格高质量低。“研学”的初衷和本意是实践育人,但一些机构推出的研学旅行只是披着“研学”外衣的旅游,费用却远高于正常旅游团。以当下深受欢迎的研学目的地古都西安为例,市面上4天3晚的旅行团定价在3000元左右,部分高端的私家团能达到5000元。然而,当西安被贴上“研学”标签,在旅行团普遍包含的打卡古城墙、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不夜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等项目的基础上,加上秦文化体验、兵马俑手作以及《诗词飞花话长安印象》和《国宝书法鉴赏》两节“重磅鉴赏课”后,价格立马翻了一番,直奔9880元。此外,不少机构以境外旅学为幌子,实际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不乏“游大于学”、“游而不学”的现象。例如,4月中旬,抖音网红“孙空空的日常”(粉丝30.8万)就其孩子所在学校的研学乱象连发12问,视频播放量775万,引发广泛关注。该网民称其女儿就读的佛山私立学校组织小学生到香港“微留学”5天,“研学”内容及行程极尽模糊,只笼统地提及了“香港领袖训练课程”“香港学校参访交流课程”“香港科技课程”,其中最明确的“研学”地点竟是香港迪士尼乐园,“研学”收费5980元,远高于行程的实际采购价。
三是安全保障不足,事故时有发生。研学旅行主要面向的是广大中小学生,其年龄阶段一般为6至18周岁。根据2016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每个研学旅行团队应至少配置一名安全员、一名研学导师和一名导游人员,而实际中一些小机构根本达不到人员配置要求。即使是国内研学行业的头部品牌世纪明德,也因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多次发生安全问题。比如,2019年7月,世纪明德在组织四川内江二中暑期赴京研学时,因食用了统一准备的方便食品作为晚餐,39名学生在乘坐列车返程途中出现细菌性集体食物中毒。此外,研学机构往往缺乏配备随从医护人员保障安全,且研学地点通常远离医院甚至市区,出现安全问题后,学生第一时间难以获得救助。比如,在2021年7月中国探险协会组织的“青少年腾格里沙漠探险”项目中,因徒步领队在学生已明确表示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未暂停行进,且项目未在队伍中配备原定的有医疗资质的人员,导致一名16岁高中生中暑身亡。据同行学生描述,等救护车赶来,至少已过去1个半小时,全程没看到领队使用卫星电话。
为此,我们建议加强研学的宣传引导和市场监管,让研学做到真“学”真“研”,具体建议如下:
一要把好“入门关”。研学项目涉及多个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加强跨部门的政策协调和监管协同,最大化发挥监管合力的作用,打好监管“组合拳”,实现研学项目的监管全覆盖。研究出台研学行业管理标准,从课程设计、市场主体资质、从业人员资质到生活服务、安全保障等各方面作出全面系统的界定,出台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完善对企业的考核、评价及退出机制。
二要把好“内容关”。研学机构要以诚信之风,担当社会责任,以教育从业者来定位自身,履行社会责任、践行教育情怀,打造真正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融合的优质研学产品。因地制宜深挖资源优势,结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理解能力和实际需求,设计研学课程,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研学教师队伍,并积极引导社会、家庭参与监督,对既无“研”也不“学”的机构进行检举,督促整改、完善资质、提高标准,切实提高研学质量。
三要把好“认识关”。家长要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晰的认知,选择更符合孩子自身需要的产品类型。关注研学质量和孩子个人兴趣、个体成长的“正相关”,坚定守住教育的初心,切莫被焦虑、功利情绪裹挟,通过盲目跟风、攀比,扰乱市场秩序。
四要把好“安全关”。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开展研学活动,规范研学活动组织管理,根据学生数量专设安全导师、保健医生等确保外出集体活动健康安全;坚持预防为主,规范研学机构,特别是机构安全导师必备安全技能培训和资质获取,同时加强行前安全意识教育和宣传;应急预案要健全,出行路线设置要符合预案要求,形成安全闭环,确保研学全过程安全。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 助力镇江葡萄产业提质增效的建议
下一篇:老年群体数字阅读面临“老龄化”趋势亟待重视

版权所有 政协句容市委员会 最佳分辨率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