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园区建设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袁功前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2017年初,市委市政府将“生态农业”列为我市重点打造的“三张名片”之一。农业园区作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乃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大背景下,加快提升农业园区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已成当务之急。
一、我市农业园区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市通过行政推动、项目带动,农业园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全市现有的8个重点园区,总规划面积20.6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23.3%;累计建成农业园区18.72万亩,完成总规划面积90.5%;园区总产值75.98亿元(包括种植、加工、服务等综合产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4%。纵观我市农业园区建设,主要呈现以下4个特点:一是基础设施逐年改善。园区不断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累计建成硬化道路、排灌沟渠484.75公里,建设园区公共服务平台近7万平方米。2017年5月份,我市4个镇入选省农委首批农业特色小镇培育名录(全镇江为5家)。二是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10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9家,句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74家;新增投资11.91亿元,带动农户2.46万户,实现产值65.81亿元。一些上市公司、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知名企业资本也纷纷落户园区。三是园区品牌逐年提升。园区内培育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获评科技部“星创天地”2个,省级首批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2个,丁庄葡萄、茅宝葛根茶2017年被授予“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茅山长青茶叶品牌价值近10亿元。四是“一核多园”格局明晰。自2015年底申报创建镇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来,我市以“东部干线”为核心区,以全市八大园区为示范区的“一核多园”格局基本形成。其中规划建设的位于东部干线白兔镇、茅山镇交界处面积2万亩的主核心区已全面启动,三年内将建成集科技孵化、展示推广、科普教育和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核心板块。
二、全市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均衡。各镇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重视程度不同。如白兔镇、茅山镇等紧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招引落户,园区取得显著成效。当然,也有部分乡镇把园区建设当成考核的一项工具,缺乏园区概念,淡化日常工作。
2.园区规划缺乏严谨。农业园区较工业园区不同,存在规划不严谨、四址不清晰的情况;园区内项目落户随意,缺乏与规划的衔接,园区规划执行的严肃性不到位,出现拼凑园区的现象。
3.园区管理机构虚设。按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的要求,园区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且设立内设机构,成立专门的园区发展运营公司。目前我市的省级园区、镇江市级园区尚存在管理机构虚设状态,无法做到“三定”(固定专人、固定机构、固定岗位),影响项目招引、落户和园区正常的建设发展,导致园区建设步伐迟滞。
4.园区主体力量薄弱。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依靠政府,市场机构介入不够,多以分散的农民成为园区建设的主体,园区组织化程度低,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5.园区建设投入不足。我市属于典型丘陵山区,园区道路、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投入高。园区内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小,资金小且分散,影响现代农业园区的整体形象。
三、加快农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农业园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使命。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
1.提升园区建设认识,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增强农业园区推动力。农业园区从分类上讲,不管是产业园区、科技园区还是创业园区,基础还是产业,正如十九大报告中讲的“乡村振兴战略”,第一条就是产业兴旺。为此,要充分认识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我市农业供给侧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像抓工业开发区一样抓好农业园区建设。在可能的情况下,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明确稳定的支持政策和支持途径。一方面,可以借鉴外地农业园区建设的成功做法,在目前园区难以成为政府派出机构的情况下,可采取实行“镇园一体”或市政府主导下集中开发建设管理模式,赋予园区一定的行政和财政权,而不仅仅是一个“没钱、没人、没有固定四址”虚设协调机构。另一方面,充分整合涉农资金,构建“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投入新格局,把资金优先集中投入到农业园区。据规划编制测算,创建中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总投入要达10多亿元,因此必须要整合利用发改、国土、农业、水利、科技等有关部门条口的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三新”研发推广等资金。同时,要严格落实园区考核奖惩制度,把园区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地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可以学习借鉴淮安园区采取的园区与所在地乡镇目标捆绑考核的做法, 实现园镇一体、同频共振。
2.注重园区特色,科学规划布局,进一步增强农业园区承载力。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规划的科学才是最大的科学。我市现有“二国”(现代农业示范园、科技园)“二省”(白兔、天王)六个镇江市级(边城、茅山、后白、天王、华阳、郭庄),共10个农业园区,分属不同的乡镇和部门管理和运营,就目前而言,缺少统一的规划引领,大部分园区还是3至7年前的概念性规划,急需调整、优化,重新修编。为此,在进入新时代,开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建议按照“高新技术支撑、现代服务业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五化同步发展”的国家农高区目标要求,突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双区”同建和“一年出形象、两年上台阶、三年能创成”的思路定位,统筹做好国家级、省级和镇江市级园区建设的规划修编和完善对接工作,避免过去规划中存在的盲目、粗放、拼凑做法,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参照外地一些通行做法,主要应以东部干线和122省道为主产业带,形成“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圈空间布局。核心区主要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建设内容为主,突出试验、集成功能;示范区主要依托已建成的8个省级和镇江市级现化农业产业园区,突出转化、导向功能;辐射区以整个句容境内产业基地为主,突出推广和应用功能,从而确保各园区规划定位清晰,功能合理,形成“一园一特色,一园一主导产业”的格局。
3.突出产业融合发展,强化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园区带动力。任何一个农业园区的发展都是“生产+加工+科技+服务”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丘陵农业尽管是句容的特色,但也是一个受制条件,可以说,句容农业喊了30年,葡萄不到5万亩,茶叶不到5万亩,草莓、桑果、梨子、桃子、无土草坪均5不到千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高科技项目的支撑。农民朋友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不怕种什么,就怕卖不掉什么,不怕投入多少,就怕赚不到多少”。为此,要加大龙头企业的招引,紧盯央企、世界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引入一批如恒大农业、联想佳沃、金龙鱼等农业项目建设落地。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除了要全力培育恒馨米业、赤山湖面粉等本土加工企业外,重点要发展农业的生物产业,让农产品变成功能食品、保健品和药品,并最大可能使农业成为新的工业和生物原料。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以土地流转为抓手,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发展和专业大户的升级改造,重点推广天王、丁庄“社村共建”的好做法,使之成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品牌培育战略,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实施商标富农战略,注册一批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继续着力构建以绿色食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江苏省著名品牌、镇江知名产品等为主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提升我市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
4.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园区竞争力。农业园区是农业农村改革的试验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样板区。建议下大力气破解制约农业园区发展的瓶颈,从管理体制、土地流转、科技服务上创新,构筑“宜居、宜业、宜游”和“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园镇村融合发展格局。创新管理机制,配备园区管委会和投资公司班子,切实防止地方党委政府包办园区一切事务的现象。探索建立园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支持园区建设,推进产镇产村融合的合力。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根据《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5号)等文件精神,按照三权分置和经营权流转有关要求,有效盘活农村资源,增加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规模化经营的资金投入。按照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的“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引导农民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民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收益。依据相关文件规定,对生产和附属设施用地,可根据不同种养项目用地标准,由经营者申请、乡镇申报,县级市直接审核批复。创新科技服务机制,有效整合驻地高校院所农业科技优势,强化科研资源集聚,建好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示范推广等系列平台,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共建科技研发平台、集聚科技计划项目、创新农业技术培训等方式和手段,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农业的贡献率;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推广农技专家与农业园区一对一“结亲”帮扶的做法,最大可能地组织和发动一批像赵亚夫式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深入一线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广泛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真正解决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