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三集”园区建设 奋力促进产业发展 郭 青
园区建设是城市化建设的需要,是产业集聚的需要,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市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战略任务的主要平台。 近年来,我市坚持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理念,以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园区建设,突破性发展三大产业,初步建成了10个先进制造业特色园区、6个现代服务业园区和10个重点规划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园区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必须进一步加大园区建设力度,促进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高端集聚,资源集约利用,积极推进产业融合,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 一、我市“三集”园区建设情况 按照镇江市《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意见》要求,我市26个产业园区“五个明确”,即园区四至边界、规划面积、主导产业及主导产品、发展目标和推进机制,已基本到位。 先进制造业特色园区。全市10家先进制造业特色园区总规划面积40.9平方公里,2013年累计进驻企业96家,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4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销售收入的61.2%。发展目标为:到2015年,力争实现销售占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销售收入的70%以上,形成销售收入超100亿的产业园区1家以上,百亿元企业1家;到2020年,销售占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0%以上,形成销售收入超500亿的产业园区1家以上。 现代服务业园区。全市6家服务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2013年累计进驻企业21家,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发展目标为:到2015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市服务业营业收入的60%以上,形成营业收入超30亿的集聚区2家以上;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市服务业营业收入的70%以上,形成2家营业收入超100亿的集聚区。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市10家农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1.196万亩,2013年累计进驻企业409家,预计实现总产值48.12亿元。发展目标为:到2015年,力争形成产值超10亿的产业园区2家;十大园区实现总产值60亿元,占全市现代农业产值50%以上。到2020年,形成产值超10亿的产业园区4家,十大园区产值90亿元,占全市现代农业产业总产值70%以上。 二、“三集”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园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园区“五个明确”基本到位,但是个别园区建设推进缓慢,管理机构尚未建立,推进机制没有形成,规划编制单位仍没有落实,园区所在地领导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2.园区经济实力不强。由于入驻园区企业数量少,加上大多数都是一些中小企业,产业规模不大,经济实力不强,使园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难以显现。产业规模最大的绿色建材产业园,2012年实现应税销售56.7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应税销售的22.7%;现代服务业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营业收入(或产值)仅几亿元。而丹阳、扬中先进制造业园区应税销售都在百亿元以上,个别园区达250亿元,相比而言,我市园区经济实力要弱小得多。 3.园区考核体系还未建立。由于镇江市《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意见》去年8月才出台,且有关“三集”园区建设考核细则还没有下发,致使我市“三集”发展实施意见和考核细则还在制定中。另外,“三集”园区内企业统计一套表体系还没有确定,这些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 4.园区招商工作进度较慢。园区管理机构刚组建完毕,由于人员紧缺,大部分园区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招商队伍,赴外地开展的专场招商会较少,除光电子产业园新洽谈了几个大项目外,其他园区招商工作还没有较大进展。 三、加快“三集”园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1.要创新发展理念。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经济的大发展。先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固然有其区位、资源和经济基础等各方面的客观优势,但与之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还是差在思想观念上。也就是说,我们的思想还要进一步地解放,观念还要进一步转变。我市“三集”园区建设要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突出大项目带动,积极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税收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高增长项目,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培育一批战略性、成长性强的主导产品,把园区建成产业开发、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的示范园区。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规的措施,加快园区发展步伐,只要有利于园区发展的事,看准了就要坚决地干,大胆地干,真正做到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中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去谋化园区新的更大的发展。 2.要加大建设投入。打造国内一流承接平台,26个产业集聚区仅基础设施投入就需不少资金。因此,必须加大融资力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主要途径有:一是向银行申请贷款;二是采取BT、BOT和一级土地开发等多种合作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共同开发;三是发行建设债券、设立各种投资基金,区域集合债券等;四是争取省财政及中央财政支持。 3.要大力招引人才。一是合作留人。与南京、上海地区开展人力资源合作,有组织地大力引进南京、上海等地专家、技术人员和熟练工来园区创业和就业。二是产业聚人。通过各种产业的引进、培育,让各类人才均有用武之地。三是待遇留人。出台优惠政策,为引进人才妥善解决经济待遇、住房、配偶子女就业就学等问题,真正使各类人才安居乐业。 4.要狠抓产业招商。一是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招商选资,吸引更多与产业集聚区定位相符合的企业、项目、人才和资金落户。针对主导产业,以国内外相关行业的知名企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企业。二是围绕龙头型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通过抓龙头、带配套,做好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不断提升主导产业的规模、层次和核心竞争力。三是禁止引进“两高一低”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禁止引进与产业集聚区产业定位不相符的企业和项目。 5.要强化用地保障。一是优先满足产业集聚区用地需求,全市每年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安排重点向产业集聚区项目倾斜。二是产业集聚区以外的现有企业,国土资源部门原则上不再配置土地指标,新建和扩建项目一律进入相应的产业集聚区。三是适度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通过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方式,鼓励企业新建或改建多层厂房。 6.要加强公共服务。一是各产业集聚区结合自身实际,成立相应管理机构,负责集聚区的组织管理、服务协调、项目推进、数据统计等基础工作,重点要加强专业招商团队建设,提升专业招商水平。二是加强产业集聚区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统一建设并完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增强产业集聚区的项目承载能力。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