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防洪 保障城市安全 王 平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密集,财富集中,城市洪涝灾害损失和影响远远大于农村。近年来城市防洪问题越发突出,“到城市去看海”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城市排涝能力不足的现实写照,特别是去年北京“7.21”特大暴雨造成的灾害和损失,可谓触目惊心,更令人警醒和反思。加强城市防洪工作,提高城市防洪安全保障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句容城市防洪基本情况 句容城区处于丘陵地带,地形是东北高,西南低,中部平坦。市区较大的河流有9条,其中南北向5条,东西向4条,形成 “五纵四横”的水系结构。城市雨水通过地面汇流和管道系统收集后,排入各级河道。主城片区雨水主要排入句容河、玉清河水系,东部片区雨水主要排入肖杆河、句容水库溢洪河,西部片区雨水主要排入杜家山水系、黄金坝水系,南部片区雨水主要排入老句容河、吕家园冲。句容河是城市排水的最终受纳水体,这些区域来水最终汇入句容河。上述河道的过流能力、水位情况以及城市排水管网情况,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排水状况。 早年句容在城市防洪上基本不设防,但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快速扩张,城市在强降雨过程中暴露出来不少问题,特别是2003年“7·5”大水期间,句容城区受淹面积达9.3平方公里,居民家中最深积水达3米,经济损失惨重,使得句容对城市防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逐步得到重视。从2004年开始,我市结合城市建设,多方筹资,相继完成了葛仙湖、黄金冲、玉清河、句容河城区段、老句容河、房家坝、句容水库溢洪河等一系列城市防洪整治、改造、清於工程,工程投入达到9000多万元。同时,加大了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特别是在新建地区推行雨污分流,目前全市主城区雨水管道总长约110公里(其中雨水分流管长80公里)。市政部门加大了城区易积水地段地下管网改造力度,社区办在老城区下水沟改造、排污管道清污疏通等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城市防洪排涝状况有所改善。 二、句容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气候变化城市扩张,城市防洪压力日增。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城市遭受突发强暴雨袭击的频次显著增多。虽然我市2003年以来没有遭受过强暴雨袭击,但周边城市遭受极端天气事例不断,我市遭遇强暴雨、强台风的风险在增大。近10年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的时期。由于城区扩张,地面大面积硬化,水系破坏,滞洪面积大幅减少,使得暴雨产生的径流量成倍增加,洪水峰值更为集中。城市一些新建成区和新建的防洪排涝系统,未经较大洪水暴雨考验,存在较大隐患。多年未遇大洪水,也使一些干部群众对城市防洪形势盲目乐观,心存侥幸,给城市防洪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2.防洪工程建设滞后,防洪薄弱环节较多。近年来,城市水利得到一定加强,建设改造了一批防洪工程,骨干河道、重要节点工程基本达标,但由于城市防洪工程缺乏全面、系统、科学的统一规划,防洪建设投入不足,造成防洪工程建设相对于城市建设严重滞后,部分次级河道防洪标准较低,工程体系不配套,尚未形成完善的城市防洪体系。如,东部地区,房家坝经过改造,达到了50年一遇防洪标准,但其上游肖杆河,区间无控来水面积达130平方公里,河道弯曲狭窄,过水断面严重不足,此块文昌路以北低洼地区极易受短时间洪水威胁;东南部的华阳镇万家河属自然河沟,河道淤塞严重,导致农民街经常被淹,难以满足华阳集镇及南部新城排洪要求;西部黄金河水系,上游来水面积接近9平方公里,黄金坝滞洪面积不足,黄金河排洪断面不够,特别是下游段1200米未整治护砌,杂草丛生,淤积严重,排洪不畅,经常受淹;中部玉清河上游段来水面积近5平方公里,成为城市建成区后,原来自然河沟改为暗渠,排洪系统没有按防洪要求实施,沿线容易因洪致涝。 3.城市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管理不善。当前我市城市排水管道设计标准一般为1年一遇,重要地区为 3年一遇,实际状况是一些区域还达不到这一标准。句容老城区排水管渠多为合流制管渠,管径普遍偏小,淤积严重,已建路面地下管线纵横交错,很难再开挖重建,有些排水设施上有构筑物、建筑物,给清淤改造带来极大困难。新建区虽然大部分都实行雨污分流制,但因道路施工、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等原因,大量泥沙、土方等进入管道,使管道排水能力大打折扣;因渣土车等重车碾压、人为破坏等因素,排水设施损坏、缺失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城建工程施工截断了排水管网,破坏了城市排水系统。开发区、华阳镇包括排水系统在内的市政设施建成后,大多没有移交市政部门统一管理,其自身又缺乏管理力量,导致城市排水系统存在多头管理、管养不到位问题。在城市支管网建设中,建设单位在管道设计时,往往偏重某一独立区块,汇水面积计算偏小造成管径设计偏小;同时也存在上下游已建管道在高程上不衔接现象,导致排水不畅。句容河现有排水涵闸断面偏小,老化失修,排涝能力不足。如句容河水位偏高时,会造成城市排水倒灌,形成较大范围地面积水。总的来说,我市的排水系统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不适应特殊气象条件,不匹配城市建设水平。 4.城市涉水管理薄弱,雨水调蓄能力减弱。在我市城市扩张过程中,城市中原有的河道、沟渠、塘坝水面经过大规模改造,已所剩无几,留存的河湖水面规模也大幅度缩减,雨水调蓄能力急剧降低,已基本失去了雨水调蓄作用。受经济利益驱使,为了多争一块土地,一些项目侵占河道、水面和蓄滞洪区,将城区河道、沟渠排水改为管道排水,使得城区水域面积进一步减少,内河排水不畅,易淤积、堵塞洪水通道,加剧了城区洪涝灾害的发生。 5.城市防洪体制不顺,应急预案不细不实。现阶段,我市城市防洪管理体制还未理顺,在城市防洪管理上,有些是水利部门负责,有些则由住建局、开发区、华阳镇、社区办负责,有的还涉及交通、城管等部门。条块在城市防洪上存在职责不明,界限不清等问题。各部门各有一套不完整的涉水规章和做法,不能协调一致。水利、住建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也制定城市防洪预案,但总的来说,预案内容不全面,责任不够明确,措施不够具体,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较差。大水一来,极有可能出现应对无策、互相推诿的现象。 三、加强我市城市防洪工作的对策建议 1.科学编制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市水利部门曾于2006年委托有关单位编制过《句容市城市防洪规划》,由于受投入以及当时条件限制,规划质量水平不是很高,也未经市政府或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建议要适应城市防洪保护区扩大、防洪保护对象增多、防洪标准要求提高的形势要求,结合新一轮《句容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同步规划,同步协调,聘请资质水平较高的规划设计单位重新编制《句容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实施。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中,应高度重视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编制。以统筹协调城市防洪排涝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关系,合理安排洪水出路,科学制定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布局。 2.尽快完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要针对城市防洪工程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城市功能完善,城市水环境治理,加大防洪工程建设投入,提高防洪工程标准,构筑有效的城市防洪保护圈。建议尽快实施以下5项工程建设:一是黄金河水系改造工程,加固黄金坝堤坝,改造溢洪闸,实施坝底清淤,扩大黄金坝水面,扩大黄金河行洪断面,对杜家山段进行彻底整治;二是玉清河延伸工程,建设700米长箱涵,延伸至市体育馆西侧,扩大排水能力,促进玉清河水质改善;三是肖杆河上游整治工程,建议按65米的河面宽度进行拓宽和疏浚整治,扩大行洪能力;四是万家河扩建工程,对万家河进行彻底改造,建设万家河风光带,并疏通华阳南部新城水系;五是肖庄水库溢洪河扩建工程,按标准扩建溢洪河并配套河沟建筑物,解决河道排水不畅问题。 3.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管理。新建城区道路时,雨水管道设计要依据城区排水专项规划,长远考虑,近期实施。具体实施过程建议注意两点,一是要在城市低洼处多设雨水口,充分收集积水;二是多设窨井或其他设施,便于清淤清杂,防止管网堵塞。结合老城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加强老旧排水管沟改造。未改造管网也应做好疏通清理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排水设施的作用。建议由市政府统一协调,明确由市政部门统一负责城市排水系统管理养护,形成权责一致、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加大城市排水管理工作的投入,加强人员和装备配备,做好雨水管网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洪水来临时的排涝抢险工作。要严格执行《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排水设施上不得有构筑物、建筑物等,不得填埋排水设施,禁止一切损害和堵塞下水道的行为。同时,建议对目前排水管网淤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制定并采取针对性的清淤疏通措施,防止城市排水系统出现大面积“梗阻”。 4.规范加强城市涉水事务管理。城市河湖、水域既是洪水的调蓄空间,也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必须重视水系规划、水域保护,充分考虑防洪需要、生态需要、景观品位需要。在执行规划“红线管理”的同时,大力推行实施“蓝线管理”,在城市规划中确定河湖、水库、沟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加强执法监督,严禁对河湖、水域的侵占。要加强对涉水建设项目管理,认真执行防洪影响评价、水规划同意书等制度。对涉水建设工程要建立联合会审、联合验收制度,由规划、住建、水利、城管等部门对涉水建设工程设计进行联合审查把关,对建设过程进行联合监督,对竣工工程进行联合验收,确保工程符合相关规划、符合防洪要求和排水规范。 5.增强城市防洪应急反应能力。成立由分管城建的副市长为总指挥,水利、住建、规划、城管、交通、开发区、华阳镇、社区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防洪指挥部,建立高效统一的城市防洪指挥系统,提高城市防汛整体效能。建议在市住建局设立城市防洪办公室,在市防汛指挥部和城市防洪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负责协调、管理整个城区防洪、排涝等事务。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专业处置”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编制、完善切实可行的城市应急防洪排水预案。各城市防洪成员单位也要根据职责分工,编制好本部门、本区域防洪预案,形成完整的预案体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做好防汛抢险装备配备和物资储备工作,开展应急抢险演练,提高应急抢险能力。加强灾害预报预警工作,遇有防汛突发事件,各部门、各单位及时沟通,快速反应,形成条块联动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灾害风险和损失。 此外,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各镇、管委会的新市镇、居民安置小区、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也比较快,防洪排涝问题也很突出,同样需要引起各级高度重视。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