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 委员建言 > 委员建言 > 委员建言1

关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提案 



 
食品安全是立国之本,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稳定发展。近期3•15晚会曝光的用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红薯粉条造价事件等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也暴露出了食品安全领域的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要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下面就我市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对策建议。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是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安全管理能力较弱,很多生产经营主体不了解相应的法律知识,不了解应当履行的义务,生产经营行为多数凭经验,不规范,随意性大,真正有效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还存在一定难度。二是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风险管控还不合理,一些企业没有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结合生产经营业态、规模大小、食品类别、原料风险、工艺流程、产品研发等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没有把“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内嵌于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过程。
二、食品生产经营基础薄弱规范难度大。食品行业本身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监管难度较大。尤其是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简称“三小”),经营规模较小、资金储备有限、经营设备相对简单,达不到生产许可要求,从而引发了加工操作不规范、卫生条件差等现象。
三、食品监管力量相对薄弱。一是监管人员缺乏。二是物力支撑不足。三是财力保障不足。
食品监管问题对策建议
一、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食品安全责任的主体,落实主体责任是关键,要转变企业“要我管”为“我要管”的理念,使其自觉地承担和履行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一是要求企业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承诺对本企业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促进企业自律行为的落实。二是要求企业自觉建立完整的溯源体系,落实账册管理与记录,并建立可追溯的记录档案。三是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溯源体系建设,对要求建立或已建立的制度、记录不够完善的企业,特别是基础条件差、人员少、管理不规范的中小型企业要加强检查、指导。 
二、严把食品企业准入关口。市场准入和服务通行,把好源头规范关,提升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把好了市场源头准入关,可降低食品质量安全所带来的风险。因此,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将把好了市场源头准入关列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关键环节来抓,按照食品安全食品生产加工必备条件要求,认真实施行政许可项目,做到不符合要求的企业绝不放行,对高危的食品行业从严要求,严格把关,做好食品生产企业的初审关和准入关。 
三、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培训。一要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以提高食品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意识为重点,落实“先培训、后上岗”制度,保证食品经营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集中培训。通过开展示范创建活动,鼓励经营者之间相互交流,吸收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食品行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二要开展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食品安全知识咨询、法律法规知识解读、张贴食品安全宣传画、发放宣传挂图等形式,全面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指导公众安全饮食,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和维权意识,营造人人关心、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三要搭建丰富宣传平台。借助各类媒体,加大食品安全宣传,优化公众饮食环境。及时发布动态信息,介绍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动态、宣传健康科普知识、举报维权渠道等,促进与群众的双向沟通交流,争取用立体式、多方位、全覆盖的宣传网络来传递食品安全之音,传递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正能量,构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共治氛围。
四、不断夯实安全监管基础。创新监管方式,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提高监管工作效能。一是积极吸纳食品专业人才,补充监管队伍,强化监管力量,解决监管人员不足,专业性不强的硬伤。二是增加经费投入,强化执法装备,配强检测设施,提升检测能力。三是创新监管方式,加强智慧监管,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缓减监管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的压力,促进监管工作到位。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关于释放夜市经济活力的提案
下一篇:关于加强我市应急急救能力建设的提案

版权所有 政协句容市委员会 最佳分辨率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