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日市政协十一届十六次常委会议通过) 句容综合交通枢纽地处城南核心区,西邻华阳南路,东接勤学路,位于汽车客运站东南侧,是宁句城际轨道S6线、沪宁沿江高铁和规划扬镇宁马城际铁路的交汇点,也是南京铁路枢纽总图中东南部的重要节点。 一、基本情况 句容综合交通枢纽项目采用一体化立体布局,围绕高铁句容站配套广场、市政道路,综合布局高铁站、地铁站、旅游集散中心、公交首末站、出租车和社会车停车场,形成快进快出快转换的集疏运系统。 (一)高铁句容站站房建设工程。沪宁沿江高铁正线全长278.53公里,起始于南京南站,途经句容、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常熟,终于太仓站,利用沪通铁路引入上海枢纽,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其中,句容段长为23.78千米,总投资约51.3亿元。句容站站房设置形式为线侧下式旅客站房,采用上进下出的进出站形式,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站房总投资3.29亿元,于2023年9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 (二)枢纽配套工程。配套工程由市政道路和南北广场工程组成,总投资4.185亿元。其中,市政道路配套工程主要包括站区周边4 条道路(宁杭南路、浮山路、磨盘山路和勤学路),共计2.7公里,另有一座连接高铁站落客平台的匝道桥(长735.4米);广场配套工程包括站前广场、绿化、出租车停车场、社会停车场、城乡及公交综合换乘中心等,总面积5.73万平方米,整个枢纽陪同工程与沪宁沿江高铁同步投入使用。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各相关部门、属地乡镇的密切配合,综合交通枢纽在工程建设、空间布局、列车安稳运营和客流培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实现了有利于我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坚持以我为主、系统规划,通过对上协调变更,实现了“三个目标”。一是实现地铁与高铁“无缝换乘”。对上争取,将规划扬镇宁马城际铁路与沪宁沿江高铁在句容站合场并站。并通过建设地下走廊,将S6句容站3号出入口,直连公交换乘和市旅游集散中心,与高铁站房无缝衔接,实现了“三条轨道”在句容城区立体交汇。句容综合交通枢纽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城市地铁与高铁“无缝换乘”的县级交通枢纽,句容正式迈进“双铁”时代。二是实现高铁片区南北互通。将句容高铁站由落地站调整为高架站,通过建设城市通廊沟通南北广场,释放铁路站区管理的约450米范围的线下空间,避免了高铁穿越对城市空间的割裂,实现该片区站产城融合发展。三是争取更多高铁线下空间。争取开放线下空间,设计绿化和市民活动场所,同时获得高铁桥下3800平方米空间的使用权,用于交通功能组织转换。通过统筹高铁句容站地上地下建筑空间结构与竖向交通组织融合,形成无缝衔接、换乘便捷的布局,提升群众出行舒适度。“市综合交通枢纽‘线下空间利用’建设工程项目”被评为2022年度句容市“重大贡献奖”。 (二)铁路沿线轻漂浮物治理形成“句容经验”得到推广。铁路沿线轻漂浮物治理是保证高铁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为高铁旅客提供安全可靠的出行体验。去年,我们多次邀请国铁集团安环处和上海局集团安监室领导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深入研究塑料大棚等轻漂浮物隐患的整治办法,在华东地区首创塑料大棚“轻飘物”治理标准,形成了《沪宁沿江高铁(句容段)轻漂浮物隐患整治指导手册(试行)》专项整治加固方案,为高铁句容段沿线两侧117万平方米塑料大棚“系”牢了安全绳、“穿”上了安全网,既守住铁路安全运行底线,降低了整治成本,又保护了葡萄、草莓农业产业链,维护了农民收益,实现“双赢”。形成的“句容经验”被受到省委主要领导和国铁集团肯定。今年7月份,全省铁路沿线安全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同时国家铁路局在官网宣传推广“镇江句容经验”。 (三)高铁句容站停靠班次、客流稳步提升。沪宁沿江高铁开通之初,句容站停靠车次仅有16班次,停靠率仅为21%,是沿线停靠率最低的站点,同时也是沿线8个高铁站中唯一未开通至北京的高铁站点,对于增加其停靠班次,群众反映强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局成立专班,安排专人负责抓好推进,主动对接南沿江公司编研《沪宁沿江高铁(句容站)客流培育与运力匹配措施研究》课题组,就高铁句容站客流的引流措施,增加列车停靠方案等进行充分沟通,会同南沿江公司专项课题组早日形成研究报告上报至上海铁路局;同时委托与上海铁路局客运部长期合作的专家团队(同济大学)开展《沪宁沿江高铁宁句间通勤列车开行方案研究》,通过对句容市区位交通优势、产业招引发展、与南京之间的同城化发展水平进行详细分析,着重提出了高铁句容站对于南京东部地区的辐射吸引作用,为后期高铁句容站引流措施和增加班次提出可行性方案。经过不懈努力,今年3次调图后高铁句容站较之开站时增加了4个班次,基本构建形成了往返南京的“小循环”和往返上海、成都的“大循环”。日均到发由1882人次增长至3160人次,今年高铁句容站月度客流量平均为85117人次(8月最高107542人次、2月最低62752人次),客流呈逐步上升态势。 (四)宁句轨道无缝换乘,旅客出行方便快捷。沪宁沿江高铁句容站和S6句容站3号出入口的无缝连接,使我市居民出行体验更加顺畅便捷,并且还带动了部分南京东部地区居民选择S6到高铁句容站乘坐高铁出行。宁句城际日均客流已从开通初期的3.6万乘次,增长到目前的日均5万乘次;宁句城际轨道(句容段)今年日均客流量约1.95万乘次,单日最高客运量2.68万乘次(5月2日);S6句容站日均客流从高铁句容站开通前的2350人次,到开通后增加至目前的日均3160人次。不但实现了高铁和城际轨道的交通组织互补作用,还实现了客流提升的相互带动作用。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增加高铁停靠班次还需群策群力。当前我市与南京已形成围绕高铁的通勤小循环,但高铁宁句通勤依旧存在班次过少、间隔时间长、重要时段无班次的情况。同时句容站开通前往其他城市的班次较少,且没有直达北京的班次,去北京主要是通过句容西站或从句容站中转到南京南,但这两种方式距离远、换乘时间长,市民对直达北京愿望较为强烈。因此争取增加更多高铁句容站停靠班次,还需各部门群策群力,结合部门职责提出意见建议,并进一步对上沟通协调,使高铁句容站能深度融入全国高铁网络,提升我市对外的便捷性和通达率。 (二)高铁综合管理还需更多保障。建设之初,由交通局牵头公安局、城管局、句投集团抽调人员成立了高铁句容站综合管理办公室,但相关工作经费一直由相关单位内部调节,根据前期市政府专题协调会议精神,通过一年试运转来检算高铁句容站站场管理工作经费。临近年底,春运工作即将开展,同时相关单位工作经费也较为紧张,为了确保综管办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急需资金予以保障。 四、相关建议 (一)全力做好综合交通枢纽周边路网规划。围绕交通“十五五”规划,积极抢抓“两重”“两新”及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等政策机遇,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配合省级部门,做好扬镇宁马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着眼“公铁”衔接,积极谋划推进二圣路西延工程,连接仪禄高速,打通沪宁沿江高铁句容站与仪禄高速快速通道。 (二)全力跟进高铁2025年春季调图。紧抓安徽宣绩铁路、长三角沪苏湖高铁开通后长三角铁路线网全局调整的重要契机,提前做好线路优化、客流提升研究工作,力争春季调图后我市高铁停靠班次数量有较大提升。基于同济大学开行方案可行性研究,争取更多班次加密与上海、苏州地区的联系,拓展与广州、长沙和昆明等重点城市和地区的交流。进一步对接南沿江公司、上海路局和国铁集团,做好沟通协调,争取在增加新增车次时优先倾斜关心我市。 (三)全力提升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完善综合枢纽附属设施建设。将按照“整体布局、合理引导、明晰易辨、快速进出、视觉美观”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高铁句容站导示牌和导示系统,让旅客进出高铁句容站更加便捷。二是优化高铁公交接驳线路。着眼公交与高铁、地铁衔接,我们先后优化公交线路13条,开通夜间接驳公交线路2条,实现高铁班次公交接驳无缝衔接。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城区公交线路优化和高铁班次增加,进一步加强公交线路与高铁运行班次接驳,促进公交与高铁有效衔接。三是强化高铁综管办管理。提升物业管理、绿化和道路养护水平,为旅客出行打造“广场区域清洁、周边绿化环境优美、车流人流秩序正常”的综合交通枢纽。通过不断完善、提升交通枢纽设施功能,把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综合交通枢纽。 (四)全力保障高铁句容站站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目前高铁句容站站场综合管理工作已运转一年,建议对其工作经费进行审计,并纳入每年市财政对高铁站场管理的日常工作经费安排。另外,关于高铁句容站贵宾室,建议市政府明确主牵头管理部门,并由其制定贵宾室接待的范围和服务流程,同时将句投集团派驻的贵宾厅服务人员,统一纳入高铁句容站站务管理和考核。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