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 社情民意

警惕高校就业率造假 



 
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正在开展,各地各高校纷纷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就业,教育部也明确要求加强就业数据的核查,严防就业数据失真。然而,近年来仍然有一些高校对就业率顶风作假。不仅对高校的公信力造成极大损害,不利于学校长远发展,也增加了毕业生就业压力,使得社会焦虑愈演愈烈。
根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高达1158万,较2022年增长82万人。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发布的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共有74所高校就业率在90%以上,就业率在95%以上的有50所,占了2/3。而教育部公布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仅为23.6%,这和很多高校宣称的高就业率存在出入。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地区对就业率有较高的硬性指标要求,如重庆、广东、内蒙古等地均要求确保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不低于90%;另一方面,就业率与学科专业的“前途”息息相关,按照教育部规定,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须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知识部分高校就业率造假,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强迫并协助毕业生在就业协议上造假。教育部近年来多次强调要“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层层压力传导下,一些学院和辅导员为提高就业率绞尽脑汁,甚至公然造假,具体包括找公司批量签就业协议、鼓励学生去劳动力市场随意签就业协议、从网上购买假协议书交差、把学生档案集体存入人才服务中心等。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云南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20年有160名毕业生,毕业时只有30个确定了工作,学院便直接要求未落实就业的毕业生手写一份聘用证明,自行找个单位盖章以完成就业任务。在知乎平台,有大量毕业生因“被要求就业造假”而向网民求助,具体问题包括“被暗示P一个假的留学offer”“被要求填报假的就业信息表”“学校已把‘就业单位’安排好,只要自己本人同意签约盖章”等。
二是以毕业证书等要挟学生提供就业证明。在各大平台上有大量网民为此发表投诉。如小红书用户“你算哪根葱”(ID:737230823)6月16日发文控诉学校以未落实就业为由扣发学生档案,辅导员还要求其利用一款名为“印章制作”的软件,自行填写就业协议并盖上软件合成的假章。用户“Good bai”(ID:648410042)6月12日表示辅导员直言当面提交就业证明后方可领取毕业证。与此同时,在微博话题#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就业协议#下,有大量网民控诉“就业协议不交不能参加答辩”“天天拿毕业证要挟”“毕业半年了都不发毕业证”,截至目前,该话题阅读量已达3亿,讨论量达1.8万。
三是利用灵活就业来掩饰真实就业率低下。北京青年报报道指出,一些辅导员会在就业率上打“擦边球”,比如把兼职登记为灵活就业,而灵活就业无需签署三方协议,可计入就业率中。半月谈也刊文称,部分高校用灵活就业粉饰就业率,包括“找不到工作就填灵活就业”“碰到核查就说在做自媒体”等。比如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灵活就业总人数为1941人,占比为58.93%,河南大学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0.59%,其中协议就业的占比为27.39%,灵活就业占比达25.89%。因灵活就业率较高而受到网民诟病的不乏一些名校。例如,2022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数量为3197人,其中选择深造的达到了79.6%,签订三方协议就业的占比9.4%,灵活就业占比达7.9%,未就业的为3.1%。南京大学公布的2022届毕业生质量报告显示,协议就业率仅有19.73%,灵活就业率高达11.53%,暂不就业以及待就业率分别为1.14%、2.09%。
对策建议:
一是建立毕业生监督反馈机制。通知已经落实毕业去向的学生登录“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及时核对本人就业数据,与实际不符的可直接举报。
二是建立用人单位数据比对核实机制。通过国家政务接口等权威途径,对高校报送的签约用人单位进行核实比对,对存在问题的用人单位数据反馈给各地重新核实、填报。
三是建立及时核查处理机制。教育部及各地教育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就业统计数据核查,对毕业生反映的问题线索进行逐一核验。对举报或核查发现存在问题的高校和有关个人,坚决做到查实一起、处理一起。
四是探索建立新的就业指导服务评价体系。由专业的第三方跟踪统计毕业生毕业后长期的就业情况。教育部门主导开展大规模的雇主调查,调查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务胜任能力评价情况,以此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并作为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


共分为1页 [1] 当前第1/1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汽车站应借势旅游热潮转型复苏
下一篇:关于完善乡镇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建设的建议

版权所有 政协句容市委员会 最佳分辨率1024X768